蓉豆散

RONG DO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小腸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蓉豆散方劑中包含芙蓉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芙蓉葉性寒,味甘,具清熱解毒功效,可有效消炎止痛,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症有良好療效。
  2. 涼血止血:芙蓉葉亦有涼血止血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

綜上所述,芙蓉葉在蓉豆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蓉豆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蓉豆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等症,而赤小豆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尿消腫,減輕水腫症狀。
  2. 清熱解毒:赤小豆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能去除體內濕熱,並有助於改善水腫伴隨的發熱、口渴等症狀。蓉豆散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使用,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清除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一切外症初起,已成未成者。

傳統服藥法


芙蓉葉(或根,或花。鮮者搗爛,乾者研末)、赤小豆(研末)各等分。
上用蜜調。
塗瘡四圍,中間留頂,乾則頻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蓉豆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芙蓉葉(或根,或花。鮮者搗爛,乾者研末)、赤小豆(研末)各等分。 主治:一切外症初起,已成未成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