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瘡蜂房散
TIE CHUANG FENG F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六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8.00)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肺經 20%
肝經 20%
胃經 20%
腎經 20%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貼瘡蜂房散中包含露蜂房,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消腫止痛: 露蜂房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蜂房本身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瘡瘍腫痛。
- 拔毒生肌: 蜂房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有助於瘡瘍的快速修復。其獨特的成分能吸附膿液,排出毒素,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拔毒生肌的效果。
貼瘡蜂房散中加入皁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腫止痛: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瘡瘍腫痛,特別是熱毒壅盛引起的瘡瘍,皁莢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瘡瘍的消散。
- 引藥入瘡: 皁莢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可以將藥物有效地導入瘡瘍部位。配合蜂房、乳香、沒藥等藥物,可以起到更好的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貼瘡蜂房散」解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普濟方》,主治「瘰疬」,即頸部淋巴結結核(癧瘡),多因痰火鬱結、氣血瘀滯所致,表現為皮下結塊、潰爛流膿、久不收口等症狀。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露蜂房(蜜炙)
- 性味歸經:甘平,有毒,歸胃經。
- 功效:祛風攻毒、消腫止痛。蜜炙後毒性減緩,增強斂瘡生肌之效,尤擅治療瘡瘍潰爛。
- 本方作用:為君藥,直接針對瘰疬潰瘍,解毒排膿,促進瘡口癒合。
羊屎(燒白色)
- 性味歸經:苦澀平,歸肝、胃經。
- 功效:傳統用燒灰存性,具收斂止血、祛腐生肌之效。
- 本方作用:助蜂房斂瘡,吸附瘡口分泌物,乾燥潰面(類似現代炭類藥的吸附作用)。
皂莢(燒煙盡)
- 性味歸經:辛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 功效:燒炭後辛散力減,轉為溫通化瘀、燥濕殺蟲。
- 本方作用:開竅逐痰,破除瘰疬痰核之瘀滯,兼消表面濕腐。
三、全方配伍邏輯
- 外用機制:三藥皆經炮製(炙、燒),減毒存效,形成「解毒—祛腐—生肌」聯動。
- 蜂房針對深層毒滯,羊屎灰處理表層潰爛,皂莢炭疏通局部氣血痰結,共奏「攻毒斂瘡」之效。
- 後續配合:方後提到「可服血竭散」,推測內服活血生肌藥,形成「外斂內托」的治療思路。
四、延伸推理
此方反映古人對「瘡瘍久潰」的處理原則:
- 祛腐為先:透過燒灰藥的燥烈性,清除瘡口腐肉。
- 兼顧生肌:蜜炙蜂房緩和刺激,提供修復條件。
- 局部療法:直接作用患處,避開內服毒性風險。
五、現代潛在應用參考
雖需進一步驗證,但從組成推論,或可試用於慢性皮膚潰瘍、化膿性淋巴結炎(需專業中醫辨證調整)。
以上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藥理論,未涉及現代藥理研究或臨床指南。
傳統服藥法
露蜂房(蜜塗,文火炙令青色)半兩,羊屎49枚(燒白色),皂莢1挺(燒煙盡)。
上為末。
洗乾瘡口,用此藥貼之,後可服血竭散。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蜂房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