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龍珠散中包含珍珠,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平肝潛陽: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能清熱降火,鎮心安神,尤其善於平息肝陽上亢,對於頭暈目眩、心煩失眠、驚悸不安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2. 解毒生肌: 珍珠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可治療瘡瘍腫毒、燒傷燙傷等外傷。龍珠散中加入珍珠,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效果,促進傷口癒合。
珍珠在龍珠散中與其他藥物相配伍,發揮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龍珠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消腫止痛:冰片具有較強的穿透性,能快速滲透至病竈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對於龍珠散所治療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冰片的消腫止痛功效可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珠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龍珠散主治「熱甚舌出不收」,意指體內熱邪熾盛,導致舌體外伸無法收回。此症多因心脾積熱上炎,或外感熱毒壅滯經絡所致,屬實熱證候。古代醫家取「清熱解毒、斂瘡止痛」之效,以藥末點眼或外用,透過局部吸收或經絡循行,達到清熱鎮痛、收斂固澀的作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與瀉火
- 真珠(珍珠):性寒,清心肝火毒,斂瘡生肌。
- 南硼砂:清熱消腫,防腐斂瘡,擅長化解熱毒結聚。
- 雄黃:燥濕殺蟲,解毒辟穢,針對熱毒夾濕之症。
- 輕粉、粉霜:辛寒攻毒,逐痰散結,用於熱毒鬱結之重症。
此類藥物協同清瀉上焦熱毒,尤適舌尖紅腫、潰爛等實火證。
2. 活血止痛與消腫
- 乳香:活血行氣,消腫生肌,改善熱毒瘀滯的疼痛。
- 麝香:開竅通絡,散瘀止痛,助藥力透達病灶。
- 川芎:活血祛風,上行頭面,疏通氣血壅滯。
此組藥物可緩解舌體腫脹、疼痛,並促進局部氣血流通。
3. 疏風散邪與明目
- 荊芥、薄荷、蔓荊子:辛涼解表,疏散頭面風熱,緩解熱邪上攻之頭目腫痛。
- 菊花:清肝明目,協同疏風清熱。
此類藥物針對「舌出不收」可能伴隨的風熱外邪,或眼目赤痛等兼症。
4. 收斂固澀與保護黏膜
- 爐甘石(煅):收濕斂瘡,保護黏膜,適用於熱毒瘡瘍。
- 乾山藥:略具滋陰固澀之性,輔助修復受損組織。
此類藥物能減少熱毒對舌體黏膜的刺激,幫助收斂外伸之舌。
5. 開竅醒神與引經
- 龍腦(冰片):辛涼走竄,清熱開竅,助藥性滲透。
- 麝香:通行十二經,引諸藥直達病所。
兩藥合用,增強方劑的局部作用,尤其適合頭面官竅之疾。
三、治療機轉推論
龍珠散的製劑形式為「極細末點眼」,雖原文未明言是否外用於舌,然其組方邏輯顯示:
- 清上焦實熱:結合苦寒、辛涼藥物,直折心脾之火,緩解舌體腫脹。
- 通絡收斂並行:既用乳香、麝香活血散結,又用珍珠、爐甘石收斂固澀,標本兼顧。
- 局部與整體調節:點眼用藥可能透過目竅與經絡(如足厥陰肝經)的關聯,間接調理舌症,體現「上病下取」或「外治內效」的傳統思路。
四、總結
龍珠散以清熱解毒為主軸,輔以活血、疏風、收斂之品,推測其能針對「熱毒熾盛、氣血壅滯」所致的舌腫不收,透過外用點眼或局部给药,達到瀉火、鎮痛、生肌之效。組方側重「熱毒實證」,若屬虛寒或陰虛火旺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真珠5錢(別研),南硼砂5錢(另研),乳香5兩(另研),川芎5錢(另研),荊芥5錢(另研),雄黃5錢(另研),爐甘石(桑柴火煅7遍,水飛過)5錢,乾菊5錢(另研),薄荷5錢(另研),甘草5錢(另研),乾山藥5錢(另研),蔓荊子3錢(另研),輕粉4錢,粉霜4錢,龍腦4錢,麝香少許。
截赤定痛。
上藥曬,為極細末。
點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龍珠散, 出處:《嵩崖尊生》卷六。 組成:珍珠末、冰片各等分。 主治:熱甚舌出不收。
龍珠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引《經驗秘方》。 組成:真珠5錢(别研),南硼砂5錢(另研),乳香5兩(另研),川芎5錢(另研),荊芥5錢(另研),雄黃5錢(另研),爐甘石(桑柴火煅7遍,水飛過)5錢,乾菊5錢(另研),薄荷5錢(另研),甘草5錢(另研),乾山藥5錢(另研),蔓荊子3錢(另研),輕粉4錢,粉霜4錢,龍腦4錢,麝香少許。 主治:截赤定痛。主治:眼目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