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良驗益真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託毒排膿之功效。方劑中加入黃耆,旨在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提升整體免疫功能,達到益氣補虛之效。
- 扶正祛邪:黃耆能補氣固表,對於虛弱之體,可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同時,黃芪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機體的代謝,起到祛邪的作用。
良驗益真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經散寒: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桂枝,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改善因寒邪入侵而導致的症狀。
-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改善氣血不足、經絡不通的病症。良驗益真散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經絡不通、寒凝血瘀等病症,桂枝的加入有助於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良驗益真散」主治「精敗血出」,此症候在古籍中多指因腎元虛損、氣血失固所致之精液異常與出血(如遺精、血精等)。「精敗」即精氣衰敗,可能伴隨滑泄不禁;「血出」則可能為下焦虛寒不攝,血不歸經。方以溫補固攝為核心,契合虛損滑脫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黃耆(隴西者)2兩半
- 藥性:甘溫,歸脾肺經,為補氣要藥。隴西產者,古人認為其氣厚力專,長於升舉陽氣、固表止脫。
- 作用:大補元氣以攝血,昇陽舉陷以固精。氣足則能統血,陽升則精室得固,改善氣虛不攝之「血出」與「精敗」。
桂心半兩
- 藥性:辛甘大熱,歸心腎經,為溫陽散寒之品。
- 作用:
- 溫補命門之火,助腎陽以蒸化精微,改善「精敗」之虛寒本質。
- 通脈散寒,促進氣血運行,與黃耆配伍,一溫一補,共奏「氣陽雙補」之效,恢復下焦固攝之能。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氣陽同調:黃耆補氣為主,桂心溫陽為輔,氣足則陽生,陽旺則氣化,針對氣虛及陽微之複合病機。
- 標本兼治:
- 治本:溫補脾腎之陽,強化氣化功能。
- 治標:通過固氣攝血、溫斂精關,直接改善出血與精滑。
- 劑量配比:黃耆用量五倍於桂心,突出以補氣為基礎,佐以少量桂心點燃命火,避免辛熱耗散。
四、推理延伸功效
此方除古籍所述「精敗血出」外,可能適用於:
- 氣虛陽弱之遺精、早泄:因氣不攝精、陽不固竅所致者。
- 虛寒性出血:如崩漏、便血屬氣陽兩虛者。
- 陽虛自汗:黃耆固表,桂心助陽,合而改善衛陽不固之多汗。
五、治療原理總結
以「補氣溫陽,固攝精血」為核心,通過重建下焦氣化與封藏功能,糾正精血失守。黃耆如城牆稳固防線,桂心如火炬溫煦內裡,二者協同使氣血歸位、精室得安。
傳統服藥法
黃耆(隴西者)2兩半,桂心半兩。
上為末。
每服方寸匕,空心、食前酒飲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良驗益真散, 出處:《元和紀用經》。 組成:黃耆(隴西者)2兩半,桂心半兩。 主治:精敗血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