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霞鶴項方

紅霞鶴項方

HONG XIA HE XIANG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良方匯錄》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8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肝經 20%
肺經 15%
脾經 15%
腎經 10%
膽經 5%
胃經 5%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紅霞鶴項方中包含血竭,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血竭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從而減輕疼痛,消散瘀血,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二、補益氣血:血竭亦有補益氣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生成,改善氣血循環,對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體質虛弱等症狀有輔助療效。

因此,紅霞鶴項方中加入血竭,旨在發揮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補益氣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紅霞鶴項方」中包含「孩兒茶」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孩兒茶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方中加入孩兒茶可清解肝熱,消散瘀血,治療因肝火上炎引起的紅霞、面赤等症狀。
  2. 活血化瘀:孩兒茶同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的消散,有助於改善頸項部的紅腫疼痛,緩解鶴項症。

因此,孩兒茶在「紅霞鶴項方」中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因肝火上炎、血瘀引起的紅霞、鶴項等症狀。

「紅霞鶴項方」方中使用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方中以其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之效。
  2. 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乳香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伍,可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療效。例如,與川芎、當歸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紅霞鶴項方」中加入沒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沒藥,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生肌斂瘡: 沒藥亦有生肌斂瘡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此方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加入沒藥能幫助傷口癒合,減輕疼痛,加快康復。

因此,「紅霞鶴項方」中加入沒藥,可謂是恰到好處,既能活血止痛,又能生肌斂瘡,符合整體治療目的。

「紅霞鶴項方」中加入「銀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銀朱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面部紅腫、疼痛等症狀。鶴項方針對頭面部疾患,銀朱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和炎症。
  2.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銀朱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導致的頭面部紅腫、瘡瘍等症狀,銀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

總之,「紅霞鶴項方」中加入「銀朱」主要為其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以及清熱解毒、散瘀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頭面部疾患的目的。

「紅霞鶴項方」中包含「鉛粉」,其使用原因主要有兩個:

  1. 收斂止血: 鉛粉性寒,具有收斂止血之功效,能有效控制外傷出血,減輕疼痛。此方可能針對外傷出血或其他導致出血的病症,利用鉛粉的收斂作用達到止血目的。
  2. 解毒消腫: 鉛粉亦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抑制細菌感染,減輕炎症反應。此方可能在治療外傷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時,利用鉛粉的解毒消腫作用,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然而,鉛粉屬重金屬,長期服用或使用容易造成慢性中毒,因此在使用「紅霞鶴項方」時,需謹慎遵循醫囑,並避免長期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紅霞鶴項方主治癰疽發背、搭手、對口、腫毒等外科瘡瘍疾患。此類病症多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致局部紅腫熱痛,甚則化膿潰爛。古代醫家以「紅霞鶴項」為名,隱喻其效如霞光透散毒邪,或取其藥色赤紅(如血竭、銀朱),暗合「紅霞」意象。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血竭:活血散瘀、定痛生肌,為外科要藥,能直達病所,破除瘀血以通絡。
  2. 兒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助斂瘡生肌,兼緩血竭之辛散。
  3. 乳香、沒藥:相須為用,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去油後減其燥性,專攻瘀滯。
  4. 銀朱(硫化汞):辛溫有毒,攻毒蝕瘡,外用可殺蟲療癬,古人用於頑瘡惡毒。
  5. 鉛粉(鹼式碳酸鉛):解毒生肌、燥濕收斂,與銀朱協力拔毒外出。

配伍邏輯

  • 活血與收斂並行:血竭、乳沒活血通絡,兒茶、鉛粉收斂固表,一散一收,調節氣血。
  • 拔毒與生肌兼顧:銀朱攻毒瀉火,鉛粉吸附膿穢,血竭、乳沒促進組織修復。
  • 賦形載藥:麻油潤膚解毒,油紙刺孔透氣,使藥力滲透而不密閉瘡面,符合「膿成則排,瘀去則生」之理。

潛在作用機理
此方通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於瘡瘍表面:

  • 抗炎鎮痛:乳香、沒藥抑制炎症介質,血竭改善微循環,減輕腫痛。
  • 抑菌防腐:銀朱、鉛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原體或有抑制效果。
  • 促進癒合:兒茶、血竭收斂創面,刺激肉芽組織新生。

總評

本方為典型外科箍圍藥,以「毒攻毒、以瘀治瘀」為核心,適用於陽證瘡瘍未潰或已潰膿毒未清者。然銀朱、鉛粉為重金屬礦物,現代應用需嚴格評估安全性。其組方思路體現中醫「外治內效」的辨證邏輯,結合活血、解毒、收斂三法,符合古代外科「消、托、補」之「消法」原則。

傳統服藥法


血竭2兩,兒茶2兩,乳香2兩(去油),沒藥2兩(去油),銀朱2兩,鉛粉2兩。上為細末。
用時將麻油調,攤油紙上,油紙以針刺孔,貼於患處,外加膏藥蓋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 本方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如腹痛、腹瀉等。
  • 本方不宜與其他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紅霞鶴項方, 出處:《良方匯錄》。 組成:血竭2兩,兒茶2兩,乳香2兩(去油),沒藥2兩(去油),銀朱2兩,鉛粉2兩。 主治:癰疽發背,搭手,對口,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