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果蛋方中包含銀杏,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 銀杏性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斂肺定喘、止咳平喘、溫肺化痰等功效。白果蛋方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而銀杏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銀杏與雞蛋相輔相成,可以增強藥效。銀杏的藥性偏寒,而雞蛋性味甘平,可以中和銀杏的寒性,並提供蛋白質等營養,增強藥效。
總之,白果蛋方中加入銀杏,利用其藥性,配合雞蛋的營養,達到治療呼吸道疾病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白果蛋方」主治「白濁」,此症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多屬「精濁」或「濕濁下注」,表現為小便混濁似米泔,或尿道口有白色分泌物,常與腎氣不固、脾虛濕盛或下焦濕熱相關。其病機可能涉及:
- 腎氣虛損:腎失封藏,精微下泄。
- 濕熱蘊結:濕濁內阻,擾動精室或膀胱。
- 脾虛不運:水穀精微不得正常輸布,反為濁物下流。
此方以白果配雞蛋,取其固澀化濁之效,應對「濕濁不固」之證,尤其適用於虛中夾濕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藥物功效
白果(生白果肉)
性味甘苦澀平,入肺、腎經,傳統用於「收斂固澀」與「除濕濁」。其澀性可固攝下焦,防止精微外泄;其苦味能燥濕,針對濕濁留滯。《本草綱目》提及白果「縮小便,止白濁」,顯示其直接對症之效。此外,白果含白果酸等成分,現代研究認為有抑菌作用,或可緩解下焦濕熱引起的炎症滲出。雞蛋(頭生雞子)
性味甘平,為血肉有情之品,能補益精氣、滋養脾胃。雞蛋蛋白質豐富,可扶助正氣,與白果配伍形成「攻補兼施」結構:白果祛邪固澀,雞蛋扶正補虛。另「頭生雞子」(初產之蛋)在傳統觀念中被視為更具滋養效力,強化補益作用。
(2)配伍邏輯
- 固澀與補益並行:白果直接收澀止濁,雞蛋補脾腎之虛,標本兼顧。
- 蒸製法增強藥性:飯上蒸熟可緩和白果生用的小毒(如氫氰酸成分),同時使藥性溫和滲透,利於脾胃吸收。
- 劑量設計:每日1枚蛋(含2枚白果),連服數日,漸進調理,避免過澀傷正。
(3)可能的治療原理
- 收澀止濁:白果收斂之力減少尿道或精道異常分泌。
- 健脾化濕:雞蛋補脾以運濕,白果燥濕,共除濕濁根源。
- 局部抗菌:白果成分或抑制泌尿道病原體,減少分泌物生成。
三、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古人「以形補形」思維(蛋類形似生殖系統)與藥食同源智慧。其簡便廉效,適用於輕症或體質偏虛者,若重症濕熱熾盛(如小便灼痛、黃濁)則需搭配清熱利濕藥。
傳統服藥法
頭生雞子5個, 生白果肉10枚。
將雞子開一小孔,每一雞子內入白果肉二枚,放飯上蒸熟。
每日吃1個,連4-5次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果蛋方,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 組成:頭生雞子5個,生白果肉10枚。 主治:白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