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金錠子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與血液循環和氣滯有關的疾病。在其組成中包含銅綠,這引起了不少的熱議。銅綠,主要成分為基本的銅鹽,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其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特性,因此可以協助改善體內的氣血運行。
銅綠的使用在古代中醫中並不罕見,因為其媲美的一些天然療效可減少發炎,促進傷口癒合。雖然現代醫學對於銅的毒性有一定的關注,但在中藥的復合使用下,其劑量和配伍是經過長期實踐驗證的,因此仍具一定的可行性。此外,銅綠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作為抗菌劑,有助於提升青金錠子的療效。因此,在特定的配方中,銅綠的組成是有其合理之處的。
青金錠子中含有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一、 瀉火解毒: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熱症,例如痄腮、丹毒、癰腫等。而青金錠子本身亦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輕粉的加入能加強其清熱解毒之效。
二、 消腫止痛:輕粉能散瘀消腫,止痛止癢,對於熱毒所致的腫痛有一定的療效。青金錠子中包含輕粉,可以增強其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青金錠子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利用其辛溫、芳香的特性,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 溫胃止嘔: 丁香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胃寒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並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
- 行氣止痛: 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通經絡,緩解胸腹脹痛、胃脘痛等不適。
因此,丁香的加入有助於青金錠子發揮溫胃止嘔、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胃寒或氣滯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具有治療作用。
青金錠子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瀉肺降氣、利水消腫之效。青金錠子多用於治療痰濕壅肺、氣喘咳嗽、水腫等症,葶藶子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水消腫,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改善肺氣阻滯,緩解呼吸困難。
- 潤腸通便:葶藶子能潤腸通便,對於痰濕壅肺所導致的便祕,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青金錠子中包含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青金錠子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炎症,冰片可以有效地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 芳香開竅,醒神止痛:冰片具有芳香開竅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緩解頭痛、頭暈等症狀。青金錠子中加入冰片,可以增強其止痛效果,並起到醒神的作用。
青金錠子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之功效。
麝香氣味芳香濃烈,能通達腦竅,振奮心神,對於神志昏迷、痰涎壅塞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同時,麝香亦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亦有積極作用。
然而,麝香為貴重藥材,且有毒性,需謹慎使用。青金錠子中加入麝香,應遵醫囑,嚴格控制劑量,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青金錠子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青金錠子為外科常用方劑,諸多醫籍如《瘍醫大全》、《外科精義》、《醫學入門》、《雜病治例》、《証治準繩‧瘍醫》及《玉機微義》均有記載,其組成藥物雖略有差異,但主治功效皆圍繞於治療瘡腫,尤其是久治不癒或膿出不暢的惡瘡、疳瘻瘡等。 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 開膿排毒,消腫止痛:
方中多用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物,如銅綠、冰片、葶藶子等。 銅綠性寒,能清熱解毒,殺蟲止癢;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腦的功效;葶藶子則平肝熄風,清熱解毒。 這些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清除瘡瘍中的熱毒,促進膿液排出,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部分方劑更加入砒霜,其毒性強,能快速開通阻塞的經絡,引導膿液外排,但用量和炮製方法需謹慎。
二、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
方中加入麝香,其氣味芳香,性溫,具有開竅醒腦、活血通絡的功效。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清除瘀血,促進組織再生和傷口癒合。 部分版本加入龍腦,與麝香功效相似,共同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 消痰散結,軟堅散結:
輕粉具有化痰止咳、散結消癥的功效。 在一些瘡腫中,痰濁瘀滯是常見的病理因素,輕粉能有效去除這些阻礙,促進膿液排出和傷口癒合。 丁香溫中降逆,暖胃除寒,雖非主要功效,但也能促進氣血運行,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
四、 根據瘡瘍的不同階段,調整藥物組成及劑型:
古籍中記載,青金錠子並非單一配方,而是根據瘡瘍的不同階段,選用不同的藥物和劑型。例如,《玉機微義》中提及「緊峻碧雲錠子」、「緊緩碧霞錠子」、「緩慢碧玉錠子」三種,分別用於開瘡口、去死肉和生肌,反映了青金錠子治療過程的階段性。 這種分階段用藥的策略,體現了古代醫家對瘡瘍治療的整體觀和系統性。
總而言之,青金錠子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結等多種作用機制,協同作用於瘡腫的治療,尤其針對膿出不暢、久治不愈的頑固性瘡瘍,具有良好的療效。 但需注意,方劑中某些藥物(例如砒霜)毒性較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及炮製方法,非專業人士切勿自行使用。
傳統服藥法
白丁香5分,銅青5分,硇砂5分,粉霜5分,輕粉5分,麝香1字,龍腦1字。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捻作錠子。
每用紝入瘡口中,膿水出快。
《普濟方》有白礬。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青金錠子, 出處:《外科精義》卷下。 組成:白丁香5分,銅青5分,硇砂5分,粉霜5分,輕粉5分,麝香1字,龍腦1字。 主治:諸惡瘡膿出不快,及多年疳瘻,癒而復發。
青金錠子,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四。 組成:銅綠3錢,青礬(真者)1錢,輕粉1錢,白丁香(真者)1錢,苦葶藶(淨洗)1錢(研細),片腦半錢,麝香半錢。 主治:瘡腫。
青金錠子,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引《脩月魯般經後錄》。 組成: 青金錠子(《醫方類聚》卷一九○引《脩月魯般經後錄》。)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引《脩月魯般經後錄》。組成:銅青1兩,輕粉1錢,硇1錢,蟾半錢,麝少許。主治:取膿。 。 主治:取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