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真珠煎中加入珍珠,主要是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其可平息肝陽上亢,鎮定心神不安,緩解驚悸失眠等症狀。此外,珍珠還具備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燙傷等疾病。
因此,真珠煎中加入珍珠,可有效地緩解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並輔助治療其他相關疾病。
真珠煎方中加入蜂蜜,主要原因有二:
一、 增強藥效: 蜂蜜具有潤燥生津、和中解毒之效。真珠煎主治心煩失眠,心悸不安,蜂蜜能潤心安神,與珍珠、琥珀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其安神定驚之效。
二、 改善口感: 蜂蜜味甘,能改善方劑苦澀之味,使患者更容易服用,提高服藥順應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真珠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眼青盲,不見物」,即眼睛外觀雖無明顯異常,但視物模糊或完全失明的症候。此類眼疾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多與肝腎陰虛、精血虧耗,或風熱上擾、目絡瘀滯相關。真珠性寒質重,可清肝明目、鎮心安神;白蜜甘潤,能養陰潤燥、緩急解毒。二者相合,共奏滋養肝腎、清熱明目之效,適用於陰虛內熱或虛火上炎所致的目盲不明。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真珠末(珍珠粉)
- 性味歸經:甘、鹹,寒;入肝、心經。
- 功效:
- 清肝明目:寒能清熱,針對肝熱或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翳障、視物昏矇。
- 滋陰安神:質重下行,可滋腎水以涵肝木,間接改善肝血不足之目盲。
- 生肌斂瘡:外用對眼部潰瘍、角膜損傷可能具修復作用。
白蜜(蜂蜜)
- 性味歸經:甘,平;入肺、脾、大腸經。
- 功效:
- 潤燥養陰:緩解津液虧耗所致的眼目乾澀、視力減退。
- 解毒和藥:調和真珠寒性,防止久用傷胃,並增強藥液附著力,延長局部藥效。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機制
- 協同增效:
真珠清熱明目為主,白蜜滋陰潤燥為輔,二者一清一潤,針對「陰虛內熱」或「虛火傷絡」的病機。尤其適用於久病體虛、肝腎不足,兼有熱象的青盲症。 - 外用給藥優勢:
以蜜為溶媒,可緩釋藥效,綿濾取汁後點眼,直接作用於目竅,避免內服吸收偏差。真珠末的礦物微粒可能透過物理覆蓋或微量成分滲透,促進眼部組織修復。
四、潛在治療原理推測
- 局部消炎與修復:
真珠含碳酸鈣及多種氨基酸,或可減輕眼表炎症;蜂蜜的抗菌與保濕特性,能維護角膜濕潤度,促進損傷癒合。 - 傳統「滋水涵木」理論:
肝開竅於目,腎精上注則目明。真珠補益肝腎陰精,蜂蜜助其潤養,從根本調理「精血不能上榮」的病機。
此方體現中醫「內病外治」與「標本兼顧」思路,雖藥味簡潔,但針對青盲的虛熱病機設計嚴謹。
傳統服藥法
真珠末1兩,白蜜2合。
合和,微火煎兩沸,綿濾取汁。每日三四度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真珠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真珠末1兩,白蜜2合。 主治:眼青盲,不見物。
真珠煎,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組成:真珠4分(研),白蜜2合,鯉魚膽1枚,鯉魚腦1枚。 主治:肝氣虛寒,眼青盲,(目巟)(目巟)不見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