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髓煎

蜜髓煎

MI SUI JI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6%
脾經 18%
胃經 18%
大腸經 18%
肺經 18%
腎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蜜髓煎中包含豬髓,主要是基於其滋陰潤燥、補益髓腦的功效。豬髓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補益髓腦之效。

古人認為,髓為骨之精,主骨髓、腦髓,能滋養全身。豬髓富含脂肪、蛋白質、磷脂等營養成分,能滋潤乾燥的組織,補益虛損的髓腦,對於因陰虛燥熱而引起的骨髓虧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因此,蜜髓煎以豬髓作為主要藥材,旨在滋陰潤燥、補益髓腦,以達到治療目的。

蜜髓煎中加入蜂蜜,主要有兩個原因:

  1. 潤燥止渴:蜂蜜性平味甘,入肺脾二經,具有潤燥止渴、生津養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蜂蜜,可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狀。
  2. 調和藥性:蜂蜜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同時,蜂蜜還有助於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總而言之,蜂蜜在蜜髓煎中既能起到潤燥止渴的作用,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顯著,更利於患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蜜髓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中蠱毒」,症見腹內堅硬疼痛、面色青黃、病情變化無常。古代認為蠱毒是外邪侵入,導致臟腑氣血失調,形成毒性積聚。其症狀特點為:

  1. 腹內堅痛:氣血瘀滯或毒邪內結,使腹部觸之堅硬且疼痛。
  2. 面目青黃:肝脾受損,氣血不能上榮,反映於面部色澤異常。
  3. 病變無常:蠱毒性質詭譎,症狀可能交替出現或迅速變化。

本方通過滋養陰血、解毒緩急,試圖穩定內在氣血,緩解蠱毒之邪對臟腑的損害。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豬骨髓

    • 性味甘平,入腎、肝經。
    • 功能補精髓、滋陰潤燥,《本草綱目》載其能「補虛勞,益氣血」。
    • 針對蠱毒耗傷陰血,骨髓可填補精血,增強人體抗邪能力。
    • 「研」後使用,便於有效成分釋放,與蜜協同發揮作用。
  2. 蜂蜜

    • 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腸經。
    • 功能補中緩急、解毒潤燥,《神農本草經》稱其「安五臟,益氣補中,止痛解毒」。
    • 與骨髓同煎,增強滋潤效果,緩解腹內堅痛;其黏滯之性或有助「包裹」毒邪,減輕毒性。

三、配伍邏輯與可能機理

  • 滋陰解毒:豬骨髓補陰,蜂蜜解毒,兩者甘潤相合,適合蠱毒傷陰或臟腑枯燥之證。
  • 潤燥止痛:蜂蜜緩急止痛,骨髓潤澤內臟,可改善腹內堅硬疼痛。
  • 調和氣血:蠱毒易致氣血逆亂,甘味藥能調和中焦,助氣血生化,改善面色青黃。

四、總結
此方以簡單的滋養組合應對蠱毒的複雜病機,凸顯古代「以補抗毒」的思路。通過補益陰血、調和內在,間接抵禦外邪,而非直接攻毒,適合正虛為主的蠱毒證候。唯其功效記載來自古代經驗,具體機理需進一步驗證。

傳統服藥法


豬骨髓(研)5兩,蜜1碗。
同煎令熟,分為10服,1日服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蜜髓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七。 組成:豬骨髓(研)5兩,蜜1碗。 主治:中蠱毒。腹內堅痛,面目青黃,病變無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