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鎮心省睡益智方」中加入「遠志」是基於其安神益智、醒脾開竅的功效。
遠志性味苦辛,入心、肺經,具有安神益智、開竅醒脾的功效。其能振奮心神,改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同時亦能促進思維敏捷,增強記憶力。
在「鎮心省睡益智方」中,遠志的加入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問題,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鎮心安神、醒腦益智的效果。
「鎮心省睡益智方」中包含「益智仁」的原因主要有二:
- 益智仁性味甘平,入心、脾、腎經,具有安神益智、健脾和胃的功效。其能補益心脾,寧心安神,有助於改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達到鎮心省睡的效果。
- 益智仁亦能健脾開胃,增強記憶力,促進智力發展。此方以「益智」命名,即取其能改善神志、增強記憶力的功效,有助於提升患者的認知功能,達到益智的目的。
故「益智仁」在「鎮心省睡益智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安神助眠,又能益智健脾,符合方劑整體的治療目的。
「鎮心省睡益智方」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原因有二:
一、開竅醒神: 水菖蒲味辛、性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β-細辛醚等成分,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等症狀。
二、益智健腦: 水菖蒲具有活血化瘀、通絡開竅的作用,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腦部供氧,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改善因腦力不足引起的健忘、思維遲鈍等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鎮心省睡益智方主治「心風,風濕多眠,狐惑多眠」,其核心在於調節心神、改善異常嗜睡與心智功能。古代醫家認為「心主神明」,若心氣不足或痰濕蒙蔽心竅,易致心神不寧、精神昏昧而多眠。
- 心風:指心神不穩定,可能伴隨健忘、驚悸,或精神恍惚。
- 風濕多眠:濕邪挾風上擾清竅,導致頭重嗜睡、肢體困倦。
- 狐惑多眠:出自《金匱要略》,與濕熱蟲毒內擾有關,可見眠寐不安、神情恍惚。
此方通過「鎮心」(安定心神)、「省睡」(減少嗜睡)、「益智」(增強心智)三方面作用,針對心神失調與濕濁困阻所致的多眠證候。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與作用
遠志(50兩,去心)
- 功效:安神益智、祛痰開竅。
- 邏輯:為君藥,用量最重,主入心腎二經,既能化痰解鬱以醒神,又能交通心腎以安神。針對「心風」所致的神志不寧,化解痰濕蒙蔽之昏寐。
益智子(8兩)
- 功效:溫脾暖腎、固精縮尿、益智醒腦。
- 邏輯:輔助遠志增強益智之效,同時溫化中下焦濕濁。古代認為「脾藏意」,脾腎陽氣不足可致神情倦怠,益智子通過溫補脾腎,改善因虛致倦的多眠。
菖蒲(8兩)
- 功效:化濕豁痰、開竅醒神。
- 邏輯:助遠志化痰開竅,尤擅化解濕濁上蒙之嗜睡。《本經》言其「開心孔,補五臟」,直接針對「風濕多眠」與「狐惑」的濕熱痰濁病機。
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遠志、菖蒲化痰開竅以治標(濕濁蒙竅),益智子溫補脾腎以治本(陽氣不振)。
- 協同增效:三藥均具「醒神益智」之效,遠志與菖蒲側重「開竅」,益智子側重「溫補」,共奏調神醒腦之功。
- 酒送服:以醇酒引藥上行,助藥勢通達心竅,增強行氣化痰之力。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基於「痰濕擾神」與「心腎不交」的病理基礎,通過:
- 化痰開竅:解除濕濁對心神的抑遏,改善昏沉嗜睡。
- 益智安神:強化心智功能,穩定心神以減少異常睡眠。
- 溫陽化濕:調節脾腎陽氣,從根本上減少濕濁生成。
適用於以「嗜睡伴健忘、痰濕體質」為特徵的證候,體現了古代「醒神必先祛痰,益智貴在溫通」的辨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遠志50兩(去心),益智子8兩,菖蒲8兩。
上為末。
每服方寸匕,醇酒送服。一百日有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鎮心省睡益智方, 出處:《千金翼》卷十六。 組成:遠志50兩(去心),益智子8兩,菖蒲8兩。 主治:心風,風濕多眠,狐惑多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