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鎮怯丸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代赭石性寒,味甘、澀,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之效。對於心神不寧、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 止嘔降逆: 代赭石亦有止嘔降逆的功效,能緩解因肝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功效對於因驚恐不安而導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鎮怯丸中加入代赭石,有助於鎮心安神,止嘔降逆,達到治療驚恐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的目的。
鎮怯丸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其平喘止咳、降氣止嘔的功效,用於治療因心肺氣虛、痰濁阻滯所致的驚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旋覆花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降氣、止咳、消痰、止嘔之效。其降氣作用可緩解心肺氣虛所致的驚恐不安、心悸失眠;止咳消痰作用則能化解痰濁阻滯,改善呼吸道症狀。因此,旋覆花在鎮怯丸中可協同其他藥物,平復心神,安神定志,達到治療驚悸失眠、多夢的功效。
鎮怯丸方劑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強腰,安神定驚: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神定驚的功效。鎮怯丸主要針對心神不寧、驚恐不安等症狀,而杜仲能補益腎氣,使腎氣充盈,從而達到安神定驚、鎮靜心神的作用。
- 固本培元,提高抵抗力: 杜仲除了補腎強腰,還能固本培元,提高機體抵抗力。對於因體虛而導致的怯弱畏懼,杜仲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從而改善怯弱症狀。
總之,杜仲在鎮怯丸方劑中起到補腎安神、固本培元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腎氣虛弱、體質虛弱導致的怯弱畏懼症狀。
鎮怯丸中加入胡蘆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安神定志,緩解恐懼焦慮: 胡蘆巴味甘性溫,入脾、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氣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對於因腎氣虛弱、心神不寧而導致的膽怯、恐懼、失眠等症狀,胡蘆巴能起到安神定志、緩解焦慮的作用。
- 溫補脾胃,增強體質: 胡蘆巴亦能溫補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增強體質。怯病者往往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身體虛弱,容易受到驚嚇。胡蘆巴溫補脾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從而減輕怯病症狀。
鎮怯丸中包含石菖蒲,主要原因有二:
- 開竅醒神: 石菖蒲味辛、性溫,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之效。對於怯懦膽小、心神不寧、精神恍惚等症狀,石菖蒲可以開通心竅,振奮心神,改善精神狀態,起到鎮怯安神的作用。
- 化濕健脾: 石菖蒲還具有化濕健脾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濕濁內阻所致的膽怯、心悸等症狀,石菖蒲可以健脾化濕,增強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改善膽怯、提高精神狀態的效果。
鎮怯丸中使用大青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大青鹽味鹹寒,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鎮怯丸常用於治療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大青鹽可清熱瀉火,平息心火,從而達到鎮驚安神的作用。
- 配伍增效:大青鹽與鎮怯丸中其他藥材,如龍膽草、黃芩等,相配伍使用,可以增強藥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例如,大青鹽與黃芩配伍,可以增強清熱瀉火之效;與龍膽草配伍,可以增強清熱利溼、鎮驚安神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鎮怯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相火虛炎,厥逆衝突」,指因腎中相火(命門之火)虛浮上炎,導致氣機逆亂,表現為胸腹脹痛(或見有形積聚,或無形氣滯)。其病機核心在於:下焦虛寒而浮火不納,陽氣失於溫攝,上衝作痛。方名「鎮怯」寓鎮降虛浮、溫攝下元之意。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鎮降浮陽,引火歸元
- 代赭石(醋淬):質重沉降,醋淬增強收斂之性,善鎮逆氣、平肝陽,針對「厥逆衝突」之主症。
- 旋覆花:降氣消痰,與代赭石協同調暢氣機,平衝止逆。
- 青鹽(煅):鹹寒入腎,既能引火下行,又可軟堅散結,輔助代赭石沉降之力。
溫補下元,固攝相火
- 胡蘆巴(酒焙):溫腎陽、逐寒濕,專治腎冷氣逆之痛。
- 杜仲(鹽炒):鹽炒入腎,強化補肝腎、強筋骨之效,佐治下焦虛寒。
- 荔枝(炒研):甘溫益血,其肉熬膏黏潤收斂,助溫養下焦。
通竅散結,助陽化氣
- 石菖蒲:辛香開竅,化濕濁,解氣機鬱滯之脹痛。
- 沉香末為衣:沉香辛溫沉降,既增強全方納氣歸腎之效,又以其香竄之性引藥直達病所。
全方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代赭石、旋覆花治標(降逆氣),胡蘆巴、杜仲治本(溫下元)。
- 動靜結合:沉香、石菖蒲行氣開鬱(動),荔枝膏、青鹽固攝收斂(靜)。
- 升降相因:代赭石沉降浮火,石菖蒲升清開竅,恢復氣機升降之常。
推論適用證候
臨床可能用於:
- 腎陽虛兼浮陽上越之頭面烘熱、下肢冷感。
- 寒凝氣滯之疝氣腹痛(如胡蘆巴經典主治)。
- 現代對應病症:部分慢性胃炎(胃氣上逆)、更年期症候群(陰陽失調)、腸道功能紊亂(寒熱錯雜)等屬虛陽浮越者。
此方體現中醫「同病異治」思想,雖主述脹痛,但從相火虛炎切入,以溫降為法,異於單純理氣止痛之方。
傳統服藥法
代赭石(醋淬,不計煅數,以酥為度,研,水飛)5錢,旋覆花1兩,杜仲(鹽炒斷絲)1兩,荔枝(炒,研)1兩,胡蘆巴(酒洗淨,焙香)1兩,石菖蒲(研)5錢,青鹽(煅,研)5錢。
上為末,以荔枝肉熬膏糊為丸,如豌豆大,沈香未為衣。
每服百丸,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鎮怯丸,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五。 組成:代赭石(醋淬,不計煅數,以酥爲度,研,水飛)5錢,旋覆花1兩,杜仲(鹽炒斷絲)1兩,荔枝(炒,研)1兩,胡蘆巴(酒洗淨,焙香)1兩,石菖蒲(研)5錢,青鹽(煅,研)5錢。 主治:相火虛炎,厥逆衝突,或脹或痛,或有形,或無形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