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膏

珍珠膏

ZHEN ZH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肝經 22%
肺經 19%
大腸經 17%
脾經 13%
胃經 6%
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珍珠膏中加入冰片,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珍珠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炎症、痘痘、溼疹等問題,冰片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疼痛。

二、 涼爽止癢,促進癒合:冰片具有清涼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症狀,並促進皮膚組織的修復和癒合。

因此,珍珠膏中加入冰片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爽止癢、促進癒合的效果,提高其治療效果。

珍珠膏中含有珍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珍珠的藥用價值: 珍珠自古以來被視為珍貴藥材,具備美白、潤膚、消炎等功效。其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生成,促進皮膚細胞再生,改善膚色,使肌膚光澤白皙。
  2. 珍珠的美容功效: 珍珠粉末能與其他藥材成分形成細膩的膏狀質地,易於塗抹吸收,且不刺激皮膚。其柔滑細膩的觸感,能使肌膚更加光滑細緻,提升皮膚的健康狀態,達到美容效果。

因此,珍珠作為珍珠膏的重要成分,能有效發揮其藥用及美容功效,為使用者帶來美白、潤膚的功效。

珍珠膏為一種傳統中醫藥方,其配方複雜精妙,旨在滋養肌膚、美容養顏。蝮蛇骨,作為珍珠膏的組成成分之一,其應用基於中醫理論中的「以形補形」原則,以及蝮蛇骨本身的藥理特性。蝮蛇骨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強筋壯骨之效。在珍珠膏中,蝮蛇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微環境,對抗因氣血不暢導致的肌膚問題。此外,蝮蛇骨還富含膠原蛋白與微量元素,有助於提升皮膚彈性,延緩衰老過程。因此,將蝮蛇骨融入珍珠膏,不僅能增強其美容效果,更可全方位調理肌膚狀態,達至內外兼修的美容目的。

珍珠膏中加入爐甘石,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止癢: 爐甘石性寒,能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珍珠膏常用於治療溼疹、皮炎等皮膚病,爐甘石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炎症,減輕瘙癢。
  2. 收斂生肌: 爐甘石具有收斂作用,能夠促進皮膚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珍珠膏的另一個功效是滋潤肌膚,爐甘石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收斂生肌的效果,幫助修復受損皮膚。

因此,爐甘石在珍珠膏中的加入,能夠有效提高其治療皮膚病的功效。

珍珠膏中加入銀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抑制細菌生長: 銀朱具有抑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減少皮膚感染的風險。珍珠膏中加入銀朱,有助於保持皮膚清潔衛生,預防痘痘、粉刺等肌膚問題的發生。

2. 抗炎止癢: 銀朱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可減輕皮膚發炎、紅腫、瘙癢等症狀。對於因濕疹、皮炎等引起的皮膚不適,珍珠膏中的銀朱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珍珠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內外二障及爛眼」,即:

  1. 內障:泛指眼球內部病變(如晶體混濁、視物昏矇)。
  2. 外障:指眼部外顯病症(如瞼弦赤爛、胞瞼腫痛、胬肉攀睛)。
  3. 爛眼:多為眼瞼或角膜潰瘍、化膿性感染(如「疔瘡」)。

其用法強調「撥開疔口點藥」,並以「變紅白色」為藥效反應,推測主要針對眼部化膿性感染或疔瘡,具拔毒生肌、清熱退翳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珍珠(主藥)

    • 性味:甘、鹹,寒。
    • 傳統功效:清肝明目、解毒生肌,《本草綱目》載其「安魂定魄,明目去翳」。
    • 作用:針對「內外二障」,以珍珠寒性清肝火,質重沉降抑制浮翳,其礦物成分可能促進潰瘍修復。
  2. 豌豆(輔藥)

    • 性味:甘,平。
    • 傳統外用:多取其收斂、消腫之效,《千金方》以豌豆研末治癰腫。
    • 推測作用:輔助珍珠解毒,並以其澱粉質吸附滲液,緩解潰爛。
  3. 髮余(血餘炭)(佐藥)

    • 性味:苦,溫。
    • 傳統功效:止血化瘀、生肌斂瘡,《本經逢原》載其「消瘀生新,為瘡科要藥」。
    • 作用:燒灰後炭質可吸附毒素,促進瘡口癒合,與珍珠協同「去腐生新」。
  4. 乾胭脂(使藥)

    • 古代胭脂多用紅花、紫草等製成,具活血解毒之用。
    • 調和成膏:利用其色素觀察藥效(「變紅白色」可能為膿毒外泄或血行改善之象)。

三、組方思路與治療機理
此方以「清熱解毒+化腐生肌」為核心:

  • 攻毒:珍珠清肝熱,豌豆消腫,共解熱毒。
  • 拔膿:血餘炭吸附膿液,胭脂調藥助透達。
  • 修復:珍珠、血餘炭生肌長肉,促進潰瘍癒合。

特色

  • 重用礦物藥(珍珠)與炭藥(髮余),側重物理吸附與局部修復。
  • 「銀簪撥開疔口」反映古代針對化膿性眼疾的引流思想,藥膏點入直接作用病灶。

侷限
因含炭類及礦物藥,對「深層內障」恐藥力難達,更適用於外障潰瘍或表淺性混濁。

傳統服藥法


珍珠15粒,豌豆49粒,發余(燒灰)不拘多少。
上為末,用乾胭脂,水調成膏。
先用銀簪撥開疔口,將藥點入疔內,即皆變為紅白色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本品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珍珠膏, 出處:《醫統》卷九十一。 組成:珍珠15粒,豌豆49粒,發餘(燒灰)不拘多少。 主治:痘疔。

珍珠膏, 出處:《眼科錦囊》卷四。 組成:虎肉2分,虎膽5分,冰片5分,珍珠1錢,蛇骨1錢5分,爐甘石2分5厘,銀朱2分5厘。 主治:內外二障及爛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