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逆承氣湯

鎮逆承氣湯

ZHEN NI C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肺經 19%
肝經 13%
脾經 12%
心經 7%
三焦經 6%
腎經 6%
小腸經 6%
大腸經 6%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鎮逆承氣湯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對於熱結於腸,導致腹痛、便祕、發熱等症狀,芒硝可以迅速瀉熱,通利大腸,緩解症狀。
  2. 降逆止嘔:芒硝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熱邪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在鎮逆承氣湯中,芒硝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降逆止嘔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不適。

因此,芒硝在鎮逆承氣湯中起到瀉熱通便、降逆止嘔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鎮逆承氣湯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平胃降逆: 代赭石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和胃止瀉之功,可用於治療脾胃氣逆,嘔吐腹瀉等症。鎮逆承氣湯主治胃腸積滯、氣逆上衝,而代赭石可降逆止嘔,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降逆止嘔之效。
  2. 止嘔安胎: 代赭石還具有安胎作用,可用於治療妊娠嘔吐、胎動不安等症。鎮逆承氣湯在治療妊娠嘔吐時,代赭石可緩解嘔吐症狀,並起到安胎作用,保護胎兒。

鎮逆承氣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清熱瀉火: 鎮逆承氣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症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口渴便祕等。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可有效降低體溫,緩解患者的熱證症狀。
  2. 清熱解毒: 鎮逆承氣湯中加入石膏,還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熱邪入侵所導致的毒熱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鎮逆承氣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扶正氣: 鎮逆承氣湯為峻下逐瘀之劑,使用較為猛烈,容易耗傷正氣。黨參性甘溫,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效,可以緩解藥物對人體的損傷,防止正氣過虛。
  2. 調和脾胃: 藥物峻下容易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弱。黨參能夠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避免藥物對脾胃的傷害,促進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

因此,鎮逆承氣湯中加入黨參,既能保護正氣,又能調和脾胃,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鎮逆承氣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近代中醫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主治「寒溫陽明腑實,大便燥結」,然患者兼見「嘔吐不能受藥」。陽明腑實證本當用承氣湯類攻下燥屎,然若胃氣上逆嘔吐,恐湯藥入胃即吐,反傷正氣。故張氏結合承氣湯瀉下與鎮逆止嘔之法,創此變通之方,使腑實得下而嘔逆得平。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芒硝(芒消)

    • 性寒味鹹苦,瀉熱通便、軟堅潤燥,針對陽明腑實之大便燥結,為方中攻下主力。其用量6錢,略少於大承氣湯,乃因嘔吐傷胃氣,不宜過用峻下。
  2. 代赭石(赭石)

    • 質重沉降,善降胃氣之上逆,止嘔吐。張錫純謂「赭石能生血兼能涼血,其質重墜,又善鎮逆氣」。用至2兩,為全方最重,旨在鎮止嘔逆,使藥液得留胃中發揮藥效。
  3. 生石膏

    • 清陽明氣分大熱,與芒硝配伍,一清氣分,一瀉腑實,標本兼治。陽明腑實多伴高熱,石膏可解熱除煩,防熱邪耗氣傷津。
  4. 潞黨參

    • 益氣補中,佐制芒硝、石膏之寒涼,防攻下傷正。嘔吐既久,胃氣已虛,黨參能扶助正氣,使攻邪而不致氣脫。

全方配伍特點

  • 瀉下與鎮逆並行:以芒硝瀉熱通便,代赭石鎮逆止嘔,解決「腑實需下」與「嘔吐拒藥」之矛盾。
  • 清熱與護正兼顧:石膏清熱,黨參補氣,既除陽明實熱,又防正氣受損,體現張錫純「中西匯通」思想中注重顧護胃氣之理念。
  • 劑量配比精當:代赭石用量獨重,突出鎮逆为先;芒硝量稍減,避其峻猛;黨參用量适中,補而不滯邪。

適用病機推演
此方所治乃「陽明腑實兼胃氣上逆」之證,常見於外感熱病傳變至陽明階段,燥熱內結而胃失和降。其治療原理在於:

  1. 以重鎮降逆止嘔為先,確保藥物能被吸收;
  2. 繼用寒下清熱,通腑泄實,使燥屎去而熱無所附;
  3. 佐以益氣,既助胃氣恢復,又防攻下過度。
    全方體現「通腑不傷正,降逆不礙邪」之巧妙配伍,為承氣湯類方之變通範例。

傳統服藥法


芒消6錢,赭石2兩(研細),生石膏2兩(搗碎),潞黨參5錢。
上用水四盅,先煎後三味,湯將成加芒消,煎一二沸,取清汁2盅。先溫服1盅,過3小時,若腹中不覺轉動,欲大便者,再溫服余一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鎮逆承氣湯, 出處:《衷中參西錄》上冊。 組成:芒消6錢,赭石2兩(研細),生石膏2兩(搗碎),潞黨參5錢。 主治:寒溫陽明腑實,大便燥結;當用承氣湯下之,而嘔吐不能受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