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二聖解毒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微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二聖解毒丸主治熱毒壅盛、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川貝母的清熱化痰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難咳等症狀,並配合其他藥材起到解毒清熱的作用。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能滋潤肺燥,減少咳嗽,使痰液容易咳出。二聖解毒丸中加入川貝母,可以緩解由熱毒引起的肺燥咳嗽,保護肺部健康。
二聖解毒丸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因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
其清熱解毒作用強,可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初起,以及咽喉腫痛、疔瘡腫毒等病症。在二聖解毒丸中,金銀花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治療多種熱性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二聖解毒丸主治「小兒奶癬瘡症」。
「奶癬」為古代兒科常見病症,多見於嬰幼兒頭面、軀幹,表現為皮膚紅疹、搔癢、滲液或結痂,類似現代「嬰兒濕疹」或「特應性皮炎」。此症多因胎毒濕熱、風熱外襲,或乳母飲食辛燥,通過乳汁傳於小兒,蘊結肌膚而成。方名「解毒」二字,點出其清熱解毒、祛濕止癢的核心功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分析
川貝母
- 性味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 傳統功效:清熱化痰、散結消腫,《本草綱目》載其能「解鬱毒」。用於奶癬瘡,可清肺熱(肺主皮毛)、化痰濕以消皮膚結滯,緩解濕疹滲出。
- 現代理解:含生物鹼(如貝母素),具抗炎、抑制滲出作用,可能調節免疫反應。
金銀花
-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胃、大腸經。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本草備要》稱其為「治癰疽疥癬之聖藥」。針對奶癬之風熱濕毒,既能透表散邪,又能清解內毒。
- 現代理解:含綠原酸、木犀草素等,具廣譜抗菌、抗過敏及抑制皮膚炎症效果。
2. 配伍邏輯
協同增效:
二藥均性寒,川貝母偏入裡清化濕熱結滯,金銀花偏走表透解熱毒,一內一外,共奏清熱解毒、祛濕散結之效。病理針對性:
小兒奶癬多屬「濕熱夾風」,川貝母化解痰濕之結,金銀花疏風清熱,契合濕熱型皮膚瘡瘍的病機。
3. 劑型設計
- 煉蜜為丸:蜂蜜甘緩和中,既能矯味便於小兒服用,又能潤燥緩和寒涼藥性,避免傷脾胃。
- 每服1錢(約3克):劑量輕靈,符合小兒「臟腑嬌嫩」之體質特點。
4. 禁忌飲食(乳母)
忌蔥、蒜、椒、薑等辛熱助火之物,及牛羊鯉魚等發物,旨在從源頭減少濕熱毒邪通過乳汁傳遞,體現「母子同治」的預防思想。
三、綜論
二聖解毒丸以簡潔配伍直指小兒奶癬的濕熱毒邪本質,透過清解、透散、化痰濕的協同作用,調節內外環境。其組方邏輯反映中醫「清熱解毒法」在皮膚濕瘍的經典應用,亦符合現代抗炎、調免疫的治療方向。
傳統服藥法
川貝母、金銀花。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重1錢。
每服1丸,白滾水化下。
乳母戒蔥、蒜、椒、薑、燒酒、牛、羊、鯉魚、動火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聖解毒丸,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川貝母、金銀花。 主治:小兒奶癬瘡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