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仙草

解毒仙草

JIE DU XIAN C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胃經 25%
大腸經 25%
肺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仙草」方劑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的功效。

金銀花在中醫藥學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熱性疾病,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其清熱解毒的特性,能夠有效地消除體內熱毒,達到解毒消炎的效果,因此被納入「解毒仙草」方劑,以增強其解毒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毒仙草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治療「楊梅結毒」,即中醫所稱的梅毒晚期病變(如皮膚潰爛、骨節疼痛等)。梅毒在古代被視為濕熱穢毒內蘊,需以清熱解毒、逐邪外達為治法。方中以金銀花嫩枝葉為主,配合黑鉛、土茯苓,強調解毒、清熱、利濕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金銀花嫩枝葉

    • 性味:甘寒,歸肺、胃、大腸經。
    • 功效:清熱解毒,透邪外出。
    • 作用解析:金銀花傳統用於癰疽疔瘡,其嫩枝葉未開花前採收,古人認為此時藥氣未散,解毒力更強;陰乾避光處理,可能為保留揮發性成分或避免氧化。
  2. 黑鉛(鉛)

    • 性味:甘寒,有毒,歸肝、腎經。
    • 功效:古代用於鎮驚、解毒、殺蟲。
    • 作用解析:鉛在中醫外用(如膏藥)或極小劑量內服時,曾被認為能「墜痰解毒」,但現代已知其毒性。此方用鉛可能取其沉降之性,試圖「直達病所」以壓制毒邪,或與土茯苓協同化解濕毒。
  3. 土茯苓

    • 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
    • 功效:利濕解毒,通利關節。
    • 作用解析:為古代治梅毒要藥,能滲濕清熱,導邪從小便出。其用量獨重(八兩),顯示此方以利濕通絡為主導。

配伍邏輯與可能機理

  • 清透與利濕並行:金銀花透熱,土茯苓利濕,一開一降,分消濕熱毒邪。
  • 鉛的爭議性角色:鉛可能被古人認為能「沉毒」,但實際可能加劇毒性,此為歷史局限性。
  • 飲食禁忌與輔助:宜食公雞、鯉魚等發物,或為「以毒攻毒」思維;瓜子、花生等可能助土茯苓利濕。

總結

此方反映明清時期治療梅毒的經驗,以清熱解毒結合重鎮利濕為核心,但黑鉛的使用需批判看待。土茯苓與金銀花的配伍至今仍見於現代中醫治梅毒方中,而鉛的毒性已被證實,現代臨床已禁用。

傳統服藥法


金銀花嫩枝葉。
每年二、三月金銀花未曾起花時採取嫩枝葉,即放籃內蓋住,不可見太陽,攜回掛風頭陰乾,用時以紙包置杯中,俟燥研細。
每服1錢,加黑鉛1錢,土茯苓八兩打碎,七碗水煎三碗,每日早、午、晚各飲1碗,輕者二三十服,重者五六十服。
宜食瓜子、花生、茶、醋、公雞、鯉魚、豬首、牛羊肉、蝦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仙草,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四。 組成:金銀花嫩枝葉。 主治:楊梅結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