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銀花飲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化濕止痢等作用。其藥性平和,適合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銀花飲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添加金銀花能夠加強其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銀花飲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對口、發背、魚口、便毒及一切無名腫毒」,均屬中醫外科範疇之癰疽瘡瘍。「對口」指生於頸後對應口部之癰疽,「發背」為背部化膿性病變,「魚口便毒」為腹股溝或會陰部之感染性腫塊(類似性病相關淋巴結炎或軟下疳),「無名腫毒」則泛指突發性局部紅腫熱痛而病因未明之疾患。此類病症多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所致,故需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治療核心。
組成與方義邏輯探討
君藥:忍冬藤
忍冬藤(金銀花藤)性甘寒,歸肺胃經,為清熱解毒要藥。其生採鮮用,藥力較乾品更峻,尤善清解血分熱毒。配伍忌鐵器搗爛,乃因鐵器可能與植酸類成分反應影響藥效(古代經驗)。其藤莖具疏通經絡之性,能引藥力達表透邪,兼散瘀滯,符合「癰疽初起貴在消導」之理。臣藥:甘草
甘草生用清熱解毒,與忍冬藤協力增強消癰之效;其甘緩之性可制忍冬藤寒涼過伐,調和藥性。甘草亦能補中益氣,扶助正氣以託毒外出,符合外科「祛邪兼顧護正」原則。煎服法之奧妙
- 水酒同煎:先以水煎取清熱之性,後加無灰酒(純米酒)同煎,酒性辛散,可助藥力溫通血脈、行散藥勢,使熱毒從表裏分消。
- 分次頻服:「1日夜服盡」保持藥效持續,針對熱毒急症需密集給藥;「重者1日2劑」強化攻邪力度,務求速效。
- 外用輔助:另取鮮花葉搗爛酒調外敷,形成內外合治。酒調可促局部血行,助忍冬解毒消腫之力直達病所,內服外敷協同取效。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清透並行」為特點:忍冬藤清熱解毒為本,甘草和中為輔,酒煎法增強透邪散結之效。熱毒得清則腫痛自消,經絡暢通則瘀滯可散。內服使熱毒從二便排出(「以大小便通利為度」),外敷直接抑制局部炎症,體現中醫「給邪出路」與「就近祛邪」之雙重思路,對陽證瘡瘍初起未潰者尤宜。
傳統服藥法
忍冬藤(即金銀花藤,生採,忌鐵器,搗爛)5兩。
上藥加甘草1兩,同入砂鍋內,水2碗,慢火煎至1碗,入無灰酒1碗,再煎十數沸,去滓,分為3服,1日夜服盡,重者1日2劑。以大小便通利為度。再將藤上花葉摘取一把搗爛,少入白酒調塗四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銀花飲, 出處:《驗方新編》卷十一。 組成:忍冬藤(即金銀花藤,生採,忌鐵器,搗爛)5兩。 主治:對口、發背、魚口、便毒及一切無名腫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