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癰煎

肚癰煎

DU YONG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四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心經 15%
大腸經 12%
胃經 12%
肝經 11%
肺經 10%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3%
膀胱經 3%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肚癰煎方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一、清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肚癰多因熱毒蘊結所致,大黃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

二、瀉下通便:大黃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可將積聚於腸道的熱毒排出體外,減輕腸道負擔,促進機體恢復。

「肚癰煎」方劑中使用牽牛子,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瀉下逐水:牽牛子味苦性寒,能瀉熱通便,利水消腫,對於因濕熱瘀阻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 清熱解毒:肚癰多因熱毒蘊結所致,牽牛子性寒,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助於化解毒素,改善癰腫疼痛的症狀。

因此,在「肚癰煎」方劑中加入牽牛子,可達到清熱解毒、瀉下逐水、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濕熱瘀阻導致的肚癰。

肚癰煎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之效。對於肚癰所致的熱毒壅盛、氣機阻滯,杏仁能清熱解毒,疏散壅滯,促進膿瘍排出。

2. 化痰止咳:杏仁亦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能夠緩解因肺熱痰阻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肚癰常伴有肺熱,杏仁可起到清肺熱、化痰止咳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整體狀態。

總之,杏仁在肚癰煎方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消散膿毒,緩解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肚癰煎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散結: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肚癰所引起的腫痛,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瘀血消散,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推腐生肌:乳香亦有解毒生肌的作用,能促進潰瘍組織的癒合,加速傷口修復。對於肚癰的創面,乳香能幫助清除腐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乳香在肚癰煎中發揮了消腫散結、推腐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肚癰。

肚癰煎方中加入血竭,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血竭的乾燥樹脂,性溫,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其活血化瘀之效能,可有效促進瘀血消散,改善腹痛、腫脹等症狀;其消腫止痛作用,則可緩解癰腫疼痛,加速傷口癒合。因此,血竭的加入有助於治療肚癰,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目的。

肚癰煎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肚癰引起的發熱、疼痛、腫脹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緩解,促進膿液排出。
  2. 通鼻竅,利氣血: 白芷還具有通鼻竅、利氣血的作用。肚癰常伴隨氣血瘀滯,阻礙藥物運行,白芷能促進氣血流通,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肚癰煎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肚癰」,即現代所稱之腹部膿瘍,屬中醫外科癰疽範疇。此證多因熱毒壅滯、氣血瘀阻所致,表現為腹部腫痛、灼熱拒按,甚則化膿潰破。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大黃(君藥):用量最重,取其瀉下攻積、清熱解毒之效,直折腹中熱毒,通導瘀滯。《本經》謂其「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此處用於疏通腸腑瘀熱,為治癰關鍵。
  2. 黑醜(臣藥):即牽牛子,性苦寒峻下,助大黃瀉熱逐水,使邪毒從二便分消。《本草綱目》載其「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與大黃協力攻逐實邪。
  3. 杏仁(佐藥):苦微溫,潤腸降氣,既能助大黃、黑醜通腑,又可防瀉下傷陰。其性宣散,兼能開腠理透邪,符合「肺與大腸相表裏」之理。
  4. 乳香、血竭(佐使藥):二者均入血分,乳香行氣活血、消腫生肌;血竭散瘀定痛,為外科要藥。合用可解氣血壅滯,促癰腫消散,防毒邪內陷。
  5. 白芷(使藥):辛溫上行,既可引諸藥達表裡之間,又能散結消腫排膿,符合「癰疽初起宜消散」之治則。

組方邏輯:全方以「通下清熱」為主軸,兼顧「行血透膿」。大黃、黑醜瀉熱攻積,釜底抽薪;杏仁調氣機,乳香、血竭活血通絡,白芷引藥透邪。體現「六腑以通為用」「治癰先治血」之思路,使熱毒得泄、氣血得行,則癰腫可消。

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劑量配伍顯示其適用於「實熱瘀結」之證。除肚癰外,或可類推於其他腑實熱結併血瘀之症,如腸癰(闌尾炎)初期、濕熱型腹痛等,然須嚴格辨證。酒送服取其辛散助藥力,加強活血通絡之效。

傳統服藥法


大黃2兩半,黑醜3錢,杏仁3錢,乳香1錢,血竭7分,白芷2錢。
上為末。
每服3錢,以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大便溏薄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肚癰煎,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大黃2兩半,黑醜3錢,杏仁3錢,乳香1錢,血竭7分,白芷2錢。 主治:肚癰。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