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發表雄黃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有二:
- 解毒驅邪: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之功效。對於風熱邪毒、濕熱毒邪引起的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症,雄黃能有效解毒驅邪,消腫止痛,加速癒合。
- 發表透疹: 發表雄黃散多用於治療麻疹初期,此時患者往往出現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同時伴有皮疹隱而不發。雄黃具有發表透疹的作用,能幫助疹子透發,減輕患者痛苦,促進病情恢復。
發表雄黃散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原因:
- 疏散風寒,兼解表散熱: 防風性溫,善於疏散外感風寒,並能解表散熱,與雄黃、蒼朮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治療風寒表證,如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等。
- 通鼻竅,止流涕: 防風能通鼻竅,止流涕,對於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此功效與雄黃散中其他止咳化痰、通竅解毒的藥物協同作用,提高藥效。
發表雄黃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皮膚病等症狀。方中含烏頭,其學名為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乾燥母根,性大熱,味辛、苦,有毒。烏頭在方中擔任主要角色,因其強烈的發散與止痛效果。根據中醫理論,烏頭能袪風除濕、溫經止痛,適用於寒濕凝滯引起的疼痛,如關節炎、肌肉酸痛。然而,烏頭含有烏頭鹼,毒性強烈,必須經過炮製減毒後使用,且需嚴格控制劑量,以免中毒。發表雄黃散中烏頭與其他藥材配合,既可增強療效,又可相互制約,使藥性更加平和,適用於風濕性疾病及某些皮膚病的治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發表雄黃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普濟方》,主治「破傷風」。破傷風乃外傷後風毒(破傷風桿菌)侵入傷口,引動肝風,發作以肌肉強直、痙攣抽搐爲主症。古代醫家認為,風毒束表或內陷經絡,需以祛風、解毒、開結之藥從表透邪,緩解痙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雄黃(1錢)
- 性味功效:辛溫有毒,歸肝、胃經,具解毒殺蟲、燥濕祛痰、定驚之功。
- 本方作用:破傷風風毒內攻,雄黃能直折風毒,殺蟲辟穢,兼豁痰開閉,緩解風動痰壅之痙厥。
防風(2錢)
- 性味功效: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爲「風藥潤劑」,長於祛風解表,勝濕解痙。
- 本方作用:外散表風,內熄肝風,與雄黃協力透邪外出,舒緩筋脈拘急,爲治風痙要藥。
草烏(1錢)
- 性味功效:辛熱大毒,歸心、肝、腎經,擅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麻醉止痛。
- 本方作用:破傷風見寒凝筋脈、痛痙交作,草烏能逐深伏之風寒,通絡止痛,其麻痺之性可暫緩痙攣。
三、配伍邏輯與方義
- 祛毒透表:雄黃解毒爲君,防風祛風爲臣,草烏散寒爲佐,合而開泄表裏風毒。
- 協同鎮痙:防風舒筋,雄黃定驚,草烏麻痹,共緩抽搐。
- 劑型與服法:研末溫酒送服,酒行藥勢,助藥力速達經絡;「里和可服」指表邪未解、正未大虛時使用,若裏氣已亂(如正虛邪陷),則忌用辛溫攻表。
四、潛在機轉推論
- 抗痙與鎮痛:草烏含烏頭類生物鹼,能阻斷神經傳導;防風多糖與揮發油可調節免疫,抑制痙攣。
- 抗病原與解毒:雄黃主含硫化砷,對破傷風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古以「毒攻毒」思維化解風毒。
此方體現「急則治標」思路,針對破傷風初起風毒在表、痙痛劇烈之證,以辛溫毒烈之藥強行開閉,然須嚴守劑量與辨證。
傳統服藥法
雄黃1錢,防風2錢,草烏1錢。
上為細末。
每服1字,溫酒調下。
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雄黃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發表雄黃散有毒,使用時要注意用量。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發表雄黃散,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雄黃1錢,防風2錢,草烏1錢。 主治:破傷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