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水楊皮2兩(銼),槐皮2兩(銼),黃丹6兩,麒麟竭1兩(末),密陀憎1兩半(細研),白松脂1兩,蠟1兩,白蘞1兩(銼),降真香1兩半,油2斤。
生肌斂瘡。
先將油於鐺內,微火煎水楊皮、槐皮,後下白蘞、麒麟竭、松脂、降真香,再煎;候水楊皮黃黑色,以綿濾去滓,再入鐺內重煎,即入密陀憎,並黃丹、蠟等,用柳木蓖攪,勿令住手,候色變黑,旋滴於冷處,看硬軟得所;膏成,盛於瓷器中。
用於軟帛上攤貼,每日2度換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使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水楊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三。 組成:水楊皮2兩(銼),槐皮2兩(銼),黃丹6兩,麒麟竭1兩(末),密陀憎1兩半(細研),白松脂1兩,蠟1兩,白蘞1兩(銼),降真香1兩半,油2斤。 主治:生肌斂瘡。主治:一切癰疽發背。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