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藿黃浸劑」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化濕: 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化濕之效,可針對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感冒、發熱、惡寒、頭痛、腹痛、嘔吐等症狀,起到驅散風寒濕邪,促進排泄的作用。
2. 和胃止嘔: 藿香亦能和胃止嘔,對於濕濁中阻、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腹脹、消化不良等,可起到疏肝理氣、消食止嘔的效果。
因此,藿香作為「藿黃浸劑」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地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症狀,同時也能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療效果。
藿黃浸劑為一傳統中醫處方,其組成精妙,黃精作為其中一味重要藥材,其選用自有深意。黃精,又名老虎姜、救窮草,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素有「補諸虛、安五臟」之譽。其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能滋陰潤燥、補氣養血,尤其適合治療肺虛乾咳、脾胃虛弱、腰膝酸軟等症狀。在藿黃浸劑中,黃精與其他藥材相互協同,不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消化吸收,還可調節體內濕熱,對抗疲勞,提高整體健康狀況。此方常見於治療夏季暑濕困擾,黃精在其中扮演著扶正固本的角色,使全方達到清熱解毒、健脾利濕的功效。
藿黃浸劑中黃精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學「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合理配伍,使得每一味藥物都能在方中發揮其獨特作用,從而達到調理人體陰陽平衡,增強體質的目的。
藿黃浸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便瀉下的功效。對於暑濕蘊蒸、濕熱內蘊引起的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大黃可起到清熱解毒、通泄濕熱的作用,配合藿香、黃芩等藥物,增強整體清熱解毒的效果。
- 促進藥物吸收: 大黃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同時,大黃的瀉下作用可以將體內積聚的濕熱毒素排出體外,進一步減輕症狀。
因此,藿黃浸劑中加入大黃,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並促進其他藥物吸收的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藿黃浸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藿香正氣散本身清暑化濕、解表止瀉,而白礬的加入可加強其收斂止瀉作用,對於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泄瀉尤為有效。
- 抑菌止癢:白礬亦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病原菌的繁殖,進一步減輕腹瀉症狀。同時,對於一些伴有皮膚瘙癢的患者,白礬亦可起到止癢作用。
總之,白礬的加入能夠有效提升藿黃浸劑的止瀉功效,並具有一定的抑菌止癢作用,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泄瀉。
藿黃浸劑中添加醋的主要原因有二:
- 增強藥效: 醋能促進藥物成分的溶解與吸收,同時還能提高藥物的穿透力,使藥效更快速有效地發揮。對於藿香正氣水而言,醋可以幫助揮發油成分更好地釋放,增強其解表、化濕、止嘔的功效。
- 輔助藥性: 醋具有收斂、止痛、解毒等作用,能與藿香正氣水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例如,醋可以緩解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並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藿黃浸劑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品專攻「手足癬及甲癬」,即中醫所述鵝掌風(手掌乾裂癢痛)、腳濕氣(足趾糜爛發癢)及灰指甲(甲癬)等症。其作用機製強調「止癢殺蟲」,直接針對濕熱蟲毒蘊結皮膚、浸淫指甲之病機,以醋為溶媒,輔藥力滲透,敗毒除癬。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藿香(1兩)
- 辛溫芳香,化濕辟穢。《本草正義》載其「能除濕濁,解郁遏」,擅祛肌表風濕穢濁之氣,緩解癬瘡濕癢。現代研究亦證實其揮發油(如廣藿香醇)可抑制真菌生長。
臣藥:黃精(4錢)、大黃(4錢)
- 黃精:甘平潤燥,《名醫別錄》言其「補中益氣,除風濕」,此方取其滋養皮损之效,佐制燥烈藥性,兼扶正以抗邪。
- 大黃:苦寒沉降,瀉火解毒,《神農本草經》謂其「推陳致新」,能清血分濕熱,破瘀滯,助消皮膚紅腫熱毒。
佐藥:皂礬(4錢)
- 酸澀涼燥,《本草綱目》稱其「燥濕化痰,殺蟲解毒」,含硫酸亞鐵,具收斂殺菌之力,直接破壞癬菌代謝,尤善治疥癬頑瘡。
使藥:醋(1斤)
- 酸收軟堅,《醫林纂要》云其「行藥勢,殺一切惡毒」,助藥滲透,溶解角質(如增厚甲板),協同諸藥增強殺蟲止癢之效。
三、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辛溫+苦寒並行:藿香辛散濕邪,大黃苦瀉熱毒,一宣一降,調暢氣血。
- 燥濕+滋潤兼施:皂礬燥烈殺蟲,黃精潤燥防傷陰,剛柔相濟。
- 醋浸增效:醋酸收引藥入膚,溶解病甲角蛋白,使藥力直達病所。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通過局部浸漬,清熱燥濕、殺蟲療癬,針對濕熱蟲毒膠結之證,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藿香1兩,黃精4錢,大黃4錢,皂礬4錢,醋1斤。
止癢,殺蟲。
將藥碾碎,入醋中浸泡,每日振蕩數次,5至7天後濾去藥滓即成,盛在砂盆中備用。將患病的手、足浸泡於醋中,根據條件,每日浸泡數10分鐘,累計時間須在24小時以上。
甲癬及病情較重者,浸泡時間須延長。治療期不用皂鹼,甲癬應將病甲削薄後再次浸泡。最好在炎夏季節進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藿黃浸劑, 出處:《外傷科學》。 組成:藿香1兩,黃精4錢,大黃4錢,皂礬4錢,醋1斤。 主治:止癢,殺蟲。主治:手足癬及甲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