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藤牛膝煎

百靈藤牛膝煎

BAI LING TENG NIU XI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8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肝經 33%
心經 20%
脾經 13%
腎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靈藤牛膝煎中包含川牛膝的原因主要在於其藥理特性與傳統用途。川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主要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其性味苦、辛,寒,歸肝、腎、膀胱經,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對於因血瘀或經絡不通所引起的疼痛具有顯著療效。此外,川牛膝還能夠引導其他藥物入經,以提升整方劑的療效。在百靈藤牛膝煎中,結合百靈藤(Semen et Fructus Vaccariae)進一步強調了活血化瘀的治療效果,整方針對於痛經、關節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應用價值。綜合來看,川牛膝的加入增強了方劑的整體效能,使其在臨牀應用中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百靈藤牛膝煎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達病所:附子性溫,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此方中牛膝性寒,入肝腎經,擅長活血通絡、引血下行,但若體質虛寒者,寒邪阻滯經絡,藥力不易達病所。附子的溫陽之性可助牛膝藥力達病所,提高療效。
  2. 溫通經絡,緩解寒凝:百靈藤牛膝煎可能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病症,如經絡不通、肢體麻木等。附子溫經散寒,可溫通經絡,緩解寒凝,配合牛膝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

百靈藤牛膝煎的組成中包含赤箭,主要是因為赤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赤箭的學名為“赤芍”,其主要成分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血瘀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疼痛、腫脹等,這對於治療某些由於血液循環不良而導致的病症非常重要。

此外,赤箭還具有解毒和消炎的功效,能夠輔助其他藥材的治療效果,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由於百靈藤牛膝煎常用於風濕、關節疼痛等病症,赤箭的加入能夠進一步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促進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赤箭在這一方劑中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活血化瘀的作用,還能提升方劑的綜合療效,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百靈藤牛膝煎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活血祛風、舒筋活絡。其中包含的淫羊藿,因其具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的功效,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

淫羊藿含有類似性荷爾蒙的成分,對於腎虛所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在百靈藤牛膝煎中,淫羊藿可以強化活血化瘀的作用,使得血液循環更加順暢,從而促進筋骨的養護,減少風寒侵襲造成的不適感。此外,淫羊藿的補腎效果也能提升身體的整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因此,淫羊藿的加入,不僅能提高方劑的療效,也使百靈藤牛膝煎在臨牀應用中更加全面,能夠更有效地應對腰痠背痛及風濕引起的不適。這使得方劑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在治療中取得更佳效果。

百靈藤牛膝煎方劑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肝腎,烏髮養顏: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養顏的功效。對於因肝腎不足引起的鬚髮早白、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配合牛膝活血通絡:牛膝性寒,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與何首烏搭配使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腎功能,達到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

百靈藤牛膝煎方中加入鹿角膠,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骨: 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之功效。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與方中牛膝、百靈藤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藥效。
  2. 潤燥止血: 鹿角膠富含膠原蛋白,具有潤燥止血、滋陰養血的功效。可緩解因血虛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並輔助止血,有助於改善因跌打損傷引起的出血。

百靈藤牛膝煎中加入乳香,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絡、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百靈藤牛膝煎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為治則,乳香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局部腫脹。

此外,乳香還有通絡止痛之效,可輔助牛膝、百靈藤等藥物,更有效地舒筋活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靈藤牛膝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記載主治「一切風,不以遠近」,意指能廣泛治療各類風邪所致的病症,無論病程新久(遠近)。古代所謂「風」包含:

  1. 外風:如風寒、風濕侵襲筋骨,導致關節疼痛、肢體麻木、拘攣等。
  2. 內風:如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顫動,或氣血失調導致的經絡不通。
    其功效著重於祛風通絡、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適用於風邪夾雜虛損或痰瘀阻絡之證。

二、組成邏輯推論與治療原理

(一)核心組成解析

  1. 百靈藤(君藥)

    • 重用5斤煎膏,為方中主藥,具祛風濕、通經絡之效,能引諸藥直達病所。
    • 先煎濃縮取其精華,增強藥力持久性,針對「久病入絡」之風邪深伏。
  2. 牛膝(臣藥)

    • 性走下焦,強筋骨、逐瘀通經,助百靈藤引藥下行,治療下肢痿痹。
  3. 附子、赤箭(天麻)

    • 附子溫陽散寒,助百靈藤化解風濕痼冷;赤箭(天麻)熄內風、定眩暈,二者一溫一潤,兼顧內外風邪。
  4. 仙靈脾(淫羊藿)、何首烏

    • 仙靈脾補腎陽、強筋骨;何首烏益精血、養肝腎,標本兼顧,治風先治本,補虛以固正。
  5. 鹿角膠、乳香

    • 鹿角膠補精血、通督脈;乳香活血定痛,二者合用強化補虛化瘀之力,針對風邪久病夾瘀。
  6. 白蜜

    • 調和藥性,緩和附子燥烈,並助膏方成形,延緩藥效釋放。

(二)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攻補兼施
    以百靈藤、牛膝、附子祛風散寒為主,搭配仙靈脾、何首烏、鹿角膠補肝腎,形成「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的結構。
  • 動靜結合
    乳香活血行氣(動),鹿角膠滋補精血(靜),共奏通絡不耗血之效。
  • 內外兼治
    赤箭治內風眩暈,附子散外風寒濕,覆蓋風病多種表現。

(三)推論應用範圍

  1. 風濕痹證:關節腫痛、屈伸不利(類似現代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病)。
  2. 中風後遺:肢體痿弱、麻木不仁(氣血虛兼瘀阻)。
  3. 虛勞顫證:肝腎不足伴隨顫抖、眩暈(如帕金森氏症前期)。

三、總結

此方以「通絡祛風」為綱,結合「溫陽、補腎、活血」三法,體現古代治風「調氣血、和陰陽」的核心思想。其組方嚴謹,針對風邪深伏、正虛邪戀之複雜病機,適合慢性風病或風濕纏綿難愈者。

傳統服藥法


百靈藤5斤(細銼,以水3鬥,煎至1鬥,濾去滓,更煎至3升),牛膝(去苗)2兩,附子(去皮臍)2兩,赤箭2兩,仙靈脾2兩,何首烏2兩,鹿角膠2兩,乳香2兩。
上為細末,入前煎中,別入白蜜5合同熬,以柳木篦攪令勻,如稀餳即止,收於瓷器中。
每服1茶匙,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
忌毒滑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百靈藤牛膝煎,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百靈藤5斤(細銼,以水3鬭,煎至1鬭,濾去滓,更煎至3升),牛膝(去苗)2兩,附子(去皮臍)2兩,赤箭2兩,仙靈脾2兩,何首烏2兩,鹿角膠2兩,乳香2兩。 主治:一切風,不以遠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