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香丸

蜜香丸

MI XI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7%
肝經 37%
心經 8%
腎經 7%
大腸經 7%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蜜香丸方劑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止癢:密陀僧性寒,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可有效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症狀。
  2. 收斂生肌:密陀僧亦有收斂生肌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引起的破損,具有一定的修復作用。

總而言之,密陀僧在蜜香丸中發揮了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病,改善患者的症狀。

蜜香丸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神志昏迷、癲癇抽搐等症狀,麝香能迅速打開經絡,使神志清醒,恢復正常。

二、活血止痛: 麝香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蜜香丸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蜜香丸中加入硫磺,主要源於其解毒殺蟲的功效。

硫磺性溫,具有殺蟲止癢、祛風燥濕的功效,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癬瘡、疥瘡等有較好的療效。蜜香丸為治療皮膚病的常用方劑,其中加入硫磺,可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減輕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同時,硫磺還具有通竅作用,可改善因濕熱所致的鼻塞、耳鳴等症狀,提升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蜜香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蛲蟲」,古代文獻記載蛲蟲寄生腸道,致肛門搔癢、夜臥不安,甚或腹痛食少。蜜香丸以驅蟲為核心,透過藥物協同作用,旨在殺蟲或排出蟲體。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蜜陀僧(煅)

    • 性味鹹辛、平,具燥濕殺蟲之效,古方多用於外用治疥癬,煅後減毒性,內服可驅腸道寄生蟲。
    • 推測作用:其重墜之性助沉降蟲體,或干擾蟲體代謝。
  2. 麝香(研)

    • 辛溫走竄,能開竅辟穢、活血散結。此處用少量(半錢),取其「通絡透達」之性。
    • 推測作用:促進藥力穿透蟲體,或刺激腸蠕動以助排蟲。
  3. 硫黃(研)

    • 酸溫有毒,傳統用於殺疥蟲,內服溫陽通便。《本經》謂「化金銀銅鐵奇物」,暗示其腐蝕性。
    • 推測作用:直接毒殺蛲蟲,或改變腸道環境使蟲難以附著。
  4. 定粉(研,即鉛粉)

    • 辛寒有毒,古籍載其「殺三蟲」,外用治癬,內服量少可驅蟲。
    • 推測作用:與硫黃協同殺蟲,或使蟲體脫離腸壁。

三、配伍邏輯與劑型設計

  • 協同殺蟲:硫黃、定粉均具毒性,合蜜陀僧增強殺蟲力;麝香引藥直達蟲聚處。
  • 丸劑緩釋:以醋煮麵糊為丸,醋能散瘀解毒,丸劑延長藥效於腸道作用時間。
  • 送服湯劑:蕪荑湯(蕪荑為傳統驅蟲藥)送服,強化殺蟲之效,兼顧標本。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毒殺」「驅逐」「通泄」三法:

  1. 毒殺蟲體:硫黃、定粉直接作用,破壞蟲體結構。
  2. 迫蟲下行:蜜陀僧之重墜與麝香之走竄,促蟲體脫離腸道。
  3. 通腑排蟲:或藉硫黃輕瀉作用,使蟲隨糞便排出。

小結
蜜香丸以毒攻毒,針對蛲蟲特性而設,體現「蟲得辛則伏,得酸則靜」之中醫驅蟲思路,然其藥物毒性顯著,體現古代以峻藥治標之急治法。

傳統服藥法


蜜陀僧(煅)1兩,麝香(研)半錢,硫黃(研)1分,定粉(研)半兩。
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空心蕪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蜜香丸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蜜香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九。 組成:蜜陀僧(煅)1兩,麝香(研)半錢,硫黃(研)1分,定粉(研)半兩。 主治:蟯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