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聖授奪命丹」中加入五倍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的功效。五倍子味苦、性寒,入肺、大腸經,能收斂止血,適用於外傷出血、血崩、痔瘡出血等症。同時,其燥濕殺蟲的特性,也能抑制腸道寄生蟲,治療腹瀉、痢疾等症狀。因此,五倍子在「聖授奪命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藥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聖授奪命丹」方劑中加入山慈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山慈菇性寒,味苦辛,入肝經,具祛風濕、止痛之功效。其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筋骨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解毒消腫: 山慈菇亦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一些毒蛇咬傷、蜂螫傷、跌打損傷等症狀,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山慈菇在「聖授奪命丹」方劑中,可有效發揮祛風濕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聖授奪命丹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配方中的續隨子葉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續隨子,又稱續隨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各種引起的病症。其葉部含有多種有效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在聖授奪命丹中,續隨子葉的使用有助於防止病症惡化並加速康復過程,特別是在治療重症和急性病症方面。其活血的特性能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處於虛弱狀態的病人尤為重要,能提高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此外,續隨子葉的清熱作用也有助於緩解由於內部熱邪引起的不適,促進身體的整體恢復。因此,續隨子葉在聖授奪命丹中的應用,正是針對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旨在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聖授奪命丹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五靈脂性溫,入心、肝經,能活血化瘀,散瘀止痛,並能行氣止痛。此方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五靈脂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此外,五靈脂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因此,聖授奪命丹中加入五靈脂,是為了增強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效果,進一步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的功效。
「聖授奪命丹」方劑中包含板藍根,其原因主要在於:
- 清熱解毒:板藍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體內病毒和細菌的繁殖,減輕發熱、咽痛等症狀。
- 抗炎消腫:板藍根還有抗炎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炎症消退,減輕組織水腫,對於一些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聖授奪命丹」方劑中加入板藍根,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聖授奪命丹中包含大戟,主要原因如下:
- 攻堅逐瘀,破積消癥: 大戟性峻猛,具有強力瀉下、消積、破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頑固性的積聚、癥瘕,以及痰飲、水腫等症。
- 配合方劑主治: 聖授奪命丹為攻毒逐瘀、破積化癥的方劑,大戟的強力攻堅作用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消散積聚,達到治療目的。
然而,大戟毒性較強,應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主治功效
聖授奪命丹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葉氏錄驗方》及《救急選方》記載,聖授奪命丹(又名觀音散、解毒萬病丸、玉樞丹、紫金錠等)為一強力解毒方劑,其組成藥物及其功效如下:
山慈菇 (一兩):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本方所用為玉簪花根生的白花者,強調了藥材的辨識,更能確保療效。其清熱解毒之效,能針對外感熱毒或內生毒邪。
麝香 (半錢): 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麝香辛溫通透,能快速穿透經絡,將毒邪驅散。其開竅醒神之效,更能用於治療因毒邪侵犯而致神志昏迷的症狀。
五倍子 (三兩): 清熱燥濕,止汗止血,斂肺澀腸。五倍子用量較大,顯示其在方中具有重要的收斂作用,可止瀉止血,並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
大戟 (半兩):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破血通絡。大戟峻猛,具有強力瀉下作用,能將體內積聚的毒邪排出。其消腫散結的作用,則能針對毒邪引起的腫脹。
續隨子仁 (一兩): 活血化瘀,消腫散結,攻毒。與山慈菇、大戟共同作用,加強了方劑的攻毒、消腫散結之效。
板藍根 (《救急選方》中湯氏家藏方添加):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板藍根的加入,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尤其針對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聖授奪命丹的組成藥物多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散結之功效,藥物配伍,攻補兼施,標本兼治。方中大戟、續隨子仁等藥物峻猛,具有攻毒瀉下的作用,能迅速清除體內毒邪;山慈菇、板藍根則清熱解毒,防止毒邪蔓延;五倍子收斂止血,保護臟腑;麝香則通竅開鬱,使藥力迅速滲透,達至全身。因此,此方能有效治療各種毒邪引起的疾病,無論是外感毒邪(如蜂蟄、湯火傷、蟲蛇咬傷等),還是內生毒邪(如各種癰疽、瘟疫等)。
主治功效綜述:
綜觀古籍記載,聖授奪命丹主治範圍極廣,涵蓋了多種外邪侵襲和內毒淤積所致的疾病,包括:
- 外感毒邪: 蜘蛛蜂蟄、湯火傷、百蟲瘋犬咬傷、鼠咬蛇傷、打撲跌傷等。
- 內生毒邪: 癰疽發背、魚臍瘡、脾病黃腫、瘟疫、蠱毒等。
- 中毒: 金石砒毒、疫死牛馬羊肉中毒、河豚魚毒等。
- 其他: 急喉閉、纏喉風、衝冒寒暑、熱毒上攻、男子婦人顛邪鬼氣鬼胎、自縊溺水、打折傷死等。
需要注意的是,方中大戟、續隨子仁等藥物毒性較強,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本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
傳統服藥法
五倍子(捶碎,洗淨)3兩,山慈姑(即紅金橙花根。去皮,焙乾)2兩,川墨(燒存性)1兩,續隨子(一名千金子。去殼,不去油)1兩,五靈脂(洗淨)1兩,板藍根(即大靛子。洗淨,焙乾)1兩,紅牙大戟(去蘆,洗淨)1兩。
上用續隨子加麝香四錢、二味另研;外六味另為細末,卻用公鴨血為丸,無鴨血,糯米粥亦可,分作四十九丸,陰乾,勿令見日。
量病人虛實,或半丸,或1丸,生薑、薄荷、井花熟水磨化,細細服之。3-5行為度,溫粥補之。治疔、癰、中毒、瘟疫、喉風、黃腫、湯火傷、蟲蛇傷,用東流水磨化塗之,並化服半丸,良久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聖授奪命丹,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四。 組成:五倍子(捶碎,洗淨)3兩,山慈姑(即紅金橙花根。去皮,焙乾)2兩,川墨(燒存性)1兩,續随子(一名千金子。去殼,不去油)1兩,五靈脂(洗淨)1兩,闆藍根(即大靛子。洗淨,焙乾)1兩,紅牙大戟(去蘆,洗淨)1兩。 主治:無名疔腫,肺癰,肚癰,菌蕈菰子,金石砒毒,疫死牛馬羊肉,河豚魚毒,時行瘟疫,山嵐瘴氣,急喉閉,纏喉風,脾病黃腫,衝冒寒暑,熱毒上攻,癰疽發背未破,魚臍瘡,湯火所傷,百蟲瘋犬,鼠咬蛇傷,打撲跌傷,男子婦人顛邪鬼氣鬼胎,自縊溺水,打折傷死,但心頭微熱未隔宿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