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荽根汁
HU SUI GEN ZH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胡荽根汁」顧名思義,其組成中自然包含「胡荽」。「胡荽」即為芫荽,俗稱香菜,其根部具有藥用價值。
「胡荽根汁」方劑多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感冒等症狀,而芫荽根性溫,味辛,具有行氣解表、健胃消食的功效。因此,將芫荽根製成汁液,可有效發揮其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胡荽根汁] 記載主治「蠱毒」,此為古代中醫學對一類毒性或邪毒病症的統稱,可能包含蟲蛇之毒、瘴氣、或神秘性毒害等。胡荽(即香菜)自古被視為解毒辟穢之品,《本草綱目》載其「辟一切不正之氣」,而根部搗汁更具解毒外發之性。配伍酒服,借酒行藥力,促毒從體內透散,符合古代「以毒攻毒」或「發散解毒」的治療思路。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單味藥解析
胡荽根(芫荽根)
- 性味:辛溫,氣味芳香。
- 傳統功效:辛香走竄,能透疹、發汗、解表,並有化濕解毒之效。其根部深入土中,古人認為具「引毒外透」之力。
-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如芳樟醇、香菜醇)、黃酮類,現代研究顯示其具抗氧化、抗菌作用,或能中和某些生物毒素。
酒
- 傳統用途:作為藥引,辛熱通行,助藥力達表或行血脈。針對「蠱毒」,酒可溫通經絡,助邪毒外散。
2. 配伍邏輯
此方以胡荽根之辛香解毒為主,酒為輔助,推測其作用機理如下:
- 發散透邪:辛溫藥性配合酒性,促進汗液或毒物從體表排出,適用於「蠱毒」初期邪在肌表。
- 芳香化濁:蠱毒可能伴隨濕濁內蘊,胡荽根芳香醒脾,化解濕毒。
- 協同增效:酒擴張血管,加速胡荽有效成分吸收與分布,增強解毒效果。
三、可能應用與治療原理
對應症狀推測
- 若「蠱毒」指蟲蛇咬傷,胡荽根可能有局部消炎、鎮痛作用;若為瘴氣(如熱帶傳染病),其揮發油或可抑制病原微生物。
- 酒服可能用以緩解毒物引起的寒凝血滯(如腹痛、肢冷)。
現代理解延伸
- 胡荽的揮發油成分可能通過促進肝臟解毒酶活性,幫助代謝毒素;酒精則暫時提高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清除。
此方體現古代「簡便驗廉」的急救思維,以單味藥配伍酒劑,快速應對毒性急症,然具體機轉需進一步實證研究。
傳統服藥法
胡荽根。
搗取汁半升,和酒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胡荽根汁, 出處:《外台》卷二十八引《必效方》。 組成:胡荽根。 主治:蠱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