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荽餅

胡荽餅

HU SUI BI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肺經 25%
脾經 25%
肝經 25%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胡荽餅」方劑中包含「胡荽」,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芳香健胃: 胡荽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健胃之效。其揮發油能刺激消化道,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增進食慾,緩解消化不良。

二、解表散寒: 胡荽亦有解表散寒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狀。其辛溫之性,可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有助於恢復人體正氣。

因此,「胡荽餅」方劑中包含「胡荽」,正是利用其芳香健胃及解表散寒之效,以達到調理脾胃,驅散寒邪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胡荽餅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腸風瀉血」,乃中醫對便血、血痢等症的統稱,多因風熱或濕熱侵襲腸道,損傷血絡,導致下血鮮紅或便中帶血。胡荽餅以簡易食療形式,通過辛香行散、調和中焦之性,達到止血、祛風濕之效。

二、組成藥材分析

  1. 胡荽(芫荽)

    • 性味:辛、溫,入肺、胃經。
    • 功效:發散風邪、醒脾開胃、解毒透疹。《食療本草》載其能「利五臟,補筋脈,消穀食」,其辛溫之性可鼓動陽氣,散腸道鬱熱;芳香之氣能化濕濁,助脾胃運化,間接改善腸道濕熱積滯所致之瀉血。
  2. 胡餅(古代麵食)

    • 性味:甘平,主健脾益氣。《本草綱目》提及小麥製餅能「厚腸胃,止虛汗」。作為載體,胡餅可緩和胡荽辛散之性,兼顧護胃之功,避免過散傷正,且甘味能緩急,協調藥性趨於平和。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辛甘相合」為核心:

  • 祛風止血:胡荽辛溫行散,能疏散腸道風熱,透邪外達,風息則血自止(中醫「腸風」概念強調風邪內擾的病理)。
  • 健脾攝血:胡餅甘平補中,健脾以統血,脾胃氣足則下血可斂。
  • 調和氣機:胡荽之辛散配胡餅之甘緩,一散一收,疏通腸道氣滯濕鬱,改善氣血失和之瀉血。

四、延伸思考

此方體現古代「藥食同源」之簡便療法,針對輕症或病初起者,透過飲食調理氣血。然若瀉血日久或證屬虛寒者,單用此方力薄,需配伍補澀溫中之品。後世醫家對「腸風」辨證趨細,此方更宜風熱夾濕之證,展現中醫「治風先治血」的靈活思路。

傳統服藥法


胡餅、 胡荽(淨擇作齏)。
以胡餅裹胡荽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胡荽餅,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胡餅、胡荽(淨擇作齑)。 主治:腸風瀉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