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湯

安息香湯

AN XI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脾經 33%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安息香湯中包含安息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息香的藥性: 安息香味辛、甘,性溫,具有止痛祛風散寒解毒等功效。對於風寒濕痹、胸腹疼痛、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病症,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安息香與其他藥材的配伍: 安息香在方劑中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與川芎、白芷等藥材配伍,可增強止痛消腫的作用;與乳香、沒藥等藥材配伍,可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安息香湯中包含安息香,是基於其獨特的藥性以及與其他藥材的良好配伍,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安息香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治「惡疰入心欲死」,屬中醫重症範疇。「惡疰」泛指外感邪毒或穢濁之氣內侵,導致氣血逆亂、心神被擾的急症,常見猝然昏迷、胸腹絞痛、肢冷脈微等症。安息香湯以單味藥速效急救,取其「開竅醒神、辟穢化濁」之功,針對邪毒攻心、陰陽氣機壅閉的危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安息香特性

    • 性味辛香苦平(《本草綱目》載其「辛、苦、平,無毒」),歸心、脾經,重在「通」。
    • 辛香走竄:能直達心竅,開泄閉塞,驅除穢濁之氣(類似現代「芳香開竅」機制)。
    • 苦平降濁:兼有行氣活血之效,可解氣滯血瘀所致絞痛。
    • 安息香樹脂含揮發性成分(如苯甲酸、香蘭素等),古代以「熱酒和服」協同增強藥性揮散,速效通絡。
  2. 配伍與服法邏輯

    • 單方力專:危急時捨複方之緩,獨取安息香「開竅辟穢」之核心功效。
    • 熱酒助藥:酒性溫通,既可溶解樹脂成分,又能宣行藥勢,助藥力速達心脈。
    • 不拘時服:強調「隨發隨服」,符合急症處理原則。

三、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雖簡,其機理可延伸至以下範疇:

  • 氣機壅閉證:如卒然心痛(類似心絞痛)、中惡昏厥(一氧化碳中毒或癔性昏迷)。
  • 穢濁內阻:山嵐瘴氣、疫毒初襲見胸悶嘔逆者(如古代霍亂吐瀉)。
  • 血脈瘀滯:安息香行氣活血,對氣滯血瘀輕證有緩解之效。

結論
安息香湯體現中醫「急救單方」的特色,以香藥直攻病所,速開閉結。其背後的「芳香辟穢—通竅醒神—行氣活血」鏈條,可視為後世麝香、蘇合香等急救藥的先導思路。

傳統服藥法


安息香半兩。
上為末。
分為2服,以熱酒和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咳嗽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安息香湯, 出處:《雞峰》卷九。 組成:安息香半兩。 主治:惡疰入心欲死。

安息香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三。 組成:安息香(研)5錢,天靈蓋1片(塗酥炙透),青木香1兩,阿魏(醋化,去沙石,入面作餅子,焙)1兩,甘草(炙,銼)1兩。 主治:虛勞瘦瘠。

安息香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七。 組成:安息香1錢,麝香(研)1錢,天靈蓋(酥炙黃)3兩,秦艽(去苗土)1兩,鱉甲(去裙襕,炙令黃)1兩,當歸(切,焙)1兩,柴胡(去苗)1兩。 主治:傳屍勞殗殜,喘氣咳嗽,心胸滿悶,漸至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