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摩膏

塗摩膏

TU MO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胃經 33%
肺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塗摩膏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吐的功效。塗摩膏常用於緩解風寒溼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生薑有助於溫通經絡,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2. 行氣活血: 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生薑的活血化瘀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塗摩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癮疹」,即皮膚出現紅腫、瘙癢、疹塊等症狀,類似於現代所稱的蕁麻疹或風疹。其作用方式為外塗,透過藥性滲透皮膚以緩解瘙癢、消散風疹,尤其適用於全身性癮疹,強調塗抹於發作最嚴重處後,其他部位可自行消退。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護火草(景天)

    • 性味歸經:味苦、酸,性寒,歸肝、肺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癢。景天在傳統醫學中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皮膚瘙癢,其寒涼之性能清熱解毒,緩解因風熱或血熱引起的癮疹。
  2. 生薑(不洗,帶皮)

    •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
    • 功效:辛散風邪、溫通血脈。生薑外用具發散之力,能「開毛竅」以驅散風寒或風熱之邪,並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減輕皮膚瘙癢及紅腫。帶皮使用更能保留其辛散表邪的作用。
    • 性味歸經:味鹹,性寒,歸腎、胃、大腸經。
    • 功效: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鹽外塗可消炎止癢,並能引藥入膚,增強滲透力,幫助藥性深入。

三、治療原理

此方結合寒熱藥性,以「清熱涼血」(景天)、「辛散透邪」(生薑)、「解毒止癢」(鹽)三者協同:

  • 景天清熱解毒,針對血熱或風熱內蘊的癮疹;
  • 生薑辛散外邪,推動氣血運行,防止風邪鬱閉於肌表;
  • 增強藥效滲透並緩解局部腫癢。

整體通過外塗方式,直接作用於患處,調和局部氣血、清熱散風,達到止癢消疹的效果。因癮疹多與風邪(風寒或風熱)相關,此方兼顧祛風與涼血,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邏輯。

傳統服藥法


護火草(大葉者。亦名景天)、生薑(不洗,和皮)、鹽各等分。
研為膏。
塗摩癢處。如遍身癮疹,塗發甚處,余自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塗摩膏, 出處:《雞峰》卷二十二。 組成:護火草(大葉者。亦名景天)、生薑(不洗,和皮)、鹽各等分。 主治:癮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