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連子衚衕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連子衚衕方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可有效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鼻塞症狀。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白芷還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連子衚衕方亦可用於治療外感引起的瘡瘍腫痛,白芷可輔助消腫止痛,促進創口癒合。
連子衚衕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連子衚衕方多用於治療熱毒症,如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菊花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病症。
2. 疏風明目:菊花還具有疏風散熱、明目退翳的功效,對於風熱上攻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菊花可起到清熱明目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緩解病症。
總而言之,菊花在連子衚衕方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風明目,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連子衚衕方中包含銀杏,主要原因有二:
- 止咳平喘: 銀杏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對於咳嗽痰多、喘息氣促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連子衚衕方常用於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銀杏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止咳平喘效果。
- 改善血液循環: 銀杏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微循環,對於因血瘀所致的咳嗽、哮喘等病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連子衚衕方中可能加入銀杏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連子衚衕方中包含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脾胃,和中緩和: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之功效。連子衚衕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大棗能補益脾胃,增強其消化吸收功能,同時緩解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 調和藥性,提高療效: 連子衚衕方中可能包含一些較為寒涼或燥烈的藥材,大棗的溫和性質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降低副作用,提高藥效。
連子衚衕方中加入豬胰,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脾益胃:豬胰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豬胰能起到調理脾胃功能的作用。
- 潤燥生津:豬胰富含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對於燥熱傷津、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豬胰能起到滋潤補益的作用。
因此,連子衚衕方中加入豬胰,旨在通過其補脾益胃、潤燥生津的功效,增強藥方的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連子衚衕方》為古代外用美容方劑,主治「面鼻雀斑」,以下從傳統主治與組方邏輯兩方面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以「祛斑增白」為核心,針對面部色素沉著(雀斑)及鼻部皮膚黯沉設計。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證多因「風熱上襲」或「氣血失和」所致,故以疏風清熱、潤膚澤顏為治療方向。方名「連子衚衕」或反映其源自民間驗方,強調局部外用直接調理膚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疏風清熱:
- 白芷:辛溫香竄,善走頭面,《神農本草經》載其「長肌膚,潤澤顏色」,能疏散風邪而通利血脈。
- 甘菊花:清肝明目,《本草綱目》謂其「除風熱,益血潤容」,去梗更重花部輕清上行之性。
潤燥潔膚:
- 豬胰:古稱「潤膚要藥」,含油脂與消化酶,可分解角質、軟化皮膚,類似現代「酵素潔顏」概念。
- 白果:外用收澀斂瘡,《本草再新》載其「搗塗鼻面手足,去皴皰」,所含白果酸可能抑制黑色素。
滋養美白:
- 紅棗:甘潤補血,《千金方》多用以調和營衞,富含維生素C助肌膚明亮。
- 珠兒粉(珍珠粉):歷代珍為「美白聖品」,《海藥本草》稱其「除面黯」,鈣質與微量元素可促進細胞代謝。
載體透吸收:
- 蜜與酒釀:為古代常見外用輔料,蜜能保濕防腐,酒釀微醺助藥力滲透,共為「頓化蒸藥」之基質。
治療原理推論:
本方可歸納「以通為養」思路:白芷、菊花疏風透熱以治標,豬胰、白果物理性清除角質,珠粉、紅棗滋養增白治本,輔以蜜酒蒸製增強藥物溶解度。全方通過「祛風→潔膚→滋養」三重作用,改善局部氣血循環與代謝,淡化沉著色素。
補充考據:
「珠兒粉」或為古代對珍珠粉的雅稱,明代《醫方類聚》記載「珠粉合密陀僧治面皯」,與本方思路吻合,反映明清時期宮廷美容方特色。
傳統服藥法
白芷3錢,甘菊花3錢(去梗),白果20個,紅棗15個,珠兒粉5錢,豬胰1個。
上將珠粉研細,余俱搗爛拌勻,外以蜜拌酒釀頓化,入前藥蒸過。
每晚搽面,早洗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連子衚衕方,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 組成:白芷3錢,甘菊花3錢(去梗),白果20個,紅棗15個,珠兒粉5錢,豬胰1個。 主治:面鼻雀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