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揩牙烏髭地黃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養髮烏鬚、固齒健牙。此方劑之中包含了多種草藥,其中莽草的應用尤為獨特。莽草味辛性溫,有小毒,在中醫學裏具有祛風散寒、止癢殺蟲的功效。在揩牙烏髭地黃散中加入莽草,主要是取其能消炎殺菌、固齒防蛀之效,對於防治牙齒疾病及口腔問題有一定幫助。
然而,由於莽草含有一定毒性,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以免引起不良反應。此外,該方劑中的其他成分如熟地黃等,則主要發揮滋陰補腎、促進毛髮生長的作用,與莽草相互配合,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總體而言,莽草在揩牙烏髭地黃散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合理配伍,既可強化藥物效能,又能減輕潛在副作用,是一種典型的中藥復方治療思路。
揩牙烏髭地黃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溫胃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地黃性寒,滋陰潤燥,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生薑的加入,可以溫暖脾胃,防止地黃寒性過重,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效發揮。
- 行氣化痰: 生薑還能行氣化痰,促進藥物吸收。方中烏髭地黃等藥材,滋陰潤燥,但可能導致痰濕內阻。生薑的辛溫之性,可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藥物在體內淤積,增強藥效。
揩牙烏髭地黃散中加入亞麻子,主要是為了滋潤腸道,緩解便祕。
亞麻子性平味甘,具有潤腸通便、滋養肝腎的功效。其富含的油脂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緩解便祕症狀。對於長期便祕、口乾舌燥、頭髮早白等症狀,亞麻子能夠起到輔助治療作用,與地黃、烏髮等藥材配合,達到整體調理身體的效果。
揩牙烏髭地黃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方中以生地黃配伍其他藥物,旨在滋陰降火,清熱解毒,改善牙齦紅腫、牙齒鬆動等症狀。
- 補腎益精: 生地黃亦可補腎益精,改善腎陰虛所致的頭髮早白、牙齒鬆動等問題。方中使用生地黃,有助於滋養腎精,固齒烏髮,達到強健牙齒、烏黑頭髮的效果。
揩牙烏髭地黃散中加入皁莢,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皁莢性寒,味甘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牙齦腫痛、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皁莢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改善症狀。
- 去除牙垢,清潔口腔:皁莢的皁苷成分具有良好的清潔作用,能有效去除牙垢、牙石,清潔口腔,預防牙齒疾病。同時,皁莢還可促進口腔黏膜的血液循環,增強口腔抵抗力。
「揩牙烏髭地黃散」方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腎固精,烏髮黑鬚: 菟絲子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方中加入菟絲子,旨在補益腎氣,填精益髓,從而促進頭髮和鬍鬚的生長,達到烏髮黑鬚的目的。
二、 滋陰潤燥,緩解燥熱: 菟絲子除了補腎,還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地黃屬滋陰藥,但性偏寒涼,長期服用可能出現寒涼之弊。菟絲子的加入,可以緩解地黃的寒性,使方劑溫和,避免寒涼之弊。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揩牙烏髭地黃散]主治「風齒血弱,齒肉萎縮,漸至宣露」,意指因風邪侵襲、氣血虛弱導致的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類齒病多與肝腎不足、氣血失養或風熱上攻有關,而方劑以「烏髭」(使鬚髮變黑)、「延壽」為輔助功效,反映其兼顧固齒與補益肝腎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地黃(4兩):
滋補肝腎、養陰生血,為方中主藥。其性甘寒,能填精益髓,改善因「血弱」導致的齒齦失養,兼助烏髮。莽草(4兩):
辛溫有毒,古用於祛風殺蟲、止齒痛。《本草綱目》載其能「治風癢瘡疥,齒牙諸疾」,此處取其祛風邪、固齒之效。生薑(煅)(4兩):
煅後辛散力減而溫通之性存,可助行氣活血,促進藥力滲透齒齦,與莽草協同祛風。筒子漆(4兩):
即乾漆,性溫,破血逐瘀、通絡。古人認為瘀阻經絡可致齒齦萎縮,此藥活血以生新,改善局部氣血循環。烏麻子/胡麻子(4兩):
補益肝腎、潤養五臟,《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助地黃養血烏髭,亦能潤澤齒齦。豬牙皂角(4兩):
辛鹹性溫,去垢、殺蟲、散結。其滌除齒垢與風邪之功,輔助莽草清潔口腔,防止腐敗蛀蝕。菟絲子(4兩):
補腎益精,《藥性論》言其「添精益髓」,與地黃、胡麻子共奏補腎固齒之效。
製法與運用邏輯
- 火煅後地藏:以黃泥密封煅燒,去藥物燥性;埋地深窖取「陰火」之性,使藥性溫和。
- 露三夜:藉夜露寒涼之氣,平衡火煅之熱,增強滋陰降火之效。
- 研末揩牙:局部用藥直達病所,既能清潔固齒,又可透過黏膜吸收補益成分,改善牙齦萎縮。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養血祛風、補腎固齒」為核心:
- 治標:莽草、皂角、生薑祛風邪、殺蟲止癢,針對「風齒」外因;乾漆活血通絡,改善齒齦血瘀萎縮。
- 治本:地黃、菟絲子、胡麻子補肝腎、益精血,強化齒骨之本,防治「宣露」。全方外祛風邪、內養氣血,契合「齒為骨之餘,腎主骨」的中醫理論。
傳統服藥法
莽草4兩,生薑(切片,焙乾)4兩,筒子漆4兩,烏麻子(如無,胡麻子代之)4兩,地黃4兩,豬牙皂角4兩,菟絲子4兩。烏發,延壽。
上入瓶內,以黃泥固濟,火煅一日後,入地1尺2寸深窖,三伏時取出,合子盛,露三夜,不得著日氣,研羅為末。
如齒藥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風齒血弱,齒肉萎縮,漸至宣露的患者。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揩牙烏髭地黃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莽草4兩,生薑(切片,焙乾)4兩,筒子漆4兩,烏麻子(如無,胡麻子代之)4兩,地黃4兩,豬牙皂角4兩,菟絲子4兩。 主治:烏發,延夀。主治:風齒血弱,齒肉萎縮,漸至宣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