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明餅子
KAI MING BING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6.00)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開明餅子」方劑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嘔安胎: 海螵蛸性味鹹寒,入肝、胃經,具有平肝潛陽、制酸止嘔、安胎止瀉的功效。對於妊娠初期因肝陽上亢或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胎動不安等症狀,海螵蛸能有效緩解。
- 收斂止血: 海螵蛸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能減少孕婦因氣血虛弱、脾胃失調而引發的陰道出血。
因此,「開明餅子」方劑中加入海螵蛸,可起到止嘔安胎、收斂止血的功效,有助於孕婦安全度過孕期。
開明餅子方劑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固形劑,增加藥物穩定性:蜂蠟熔點較高,在常溫下呈固體,可將藥材粉末黏合在一起,形成固體的餅狀,方便儲存和服用,也避免藥材成分揮發或變質。
- 保護藥物,減少刺激性:蜂蠟具有潤滑作用,可以緩解藥材粉末對腸胃的刺激,減輕患者服用時的副作用,同時還能保護藥物成分,使其在消化道中不被過快分解或吸收,延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開明餅子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夜眼」,即夜盲症。古稱「雀目」或「雞盲」,患者於光線昏暗處視物不清,多因肝血不足或脾虛所致,與現代醫學之維生素A缺乏相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烏賊魚骨(海螵蛸)
- 性味歸經:鹹澀微溫,歸肝、腎經。
- 作用:傳統用於收斂止血、固精止帶,然其富含鈣質及膠質,可能輔助修復視網膜組織。古代或取其「入肝經」特性,肝開竅於目,故用以調肝明目。
黃蠟(蜂蠟)
- 性味歸經:甘淡微溫,歸脾、胃經。
- 作用:作為賦形劑黏合藥丸,兼能潤養臟腑。其緩釋特性或助藥物在體內逐步吸收。
豬肝
- 藥引與協同作用:豬肝富含維生素A,可直接補充夜盲症所需營養。中醫理論中,肝主藏血,以肝補肝,助養肝血、明目。
- 用法巧思:將藥餅置於豬肝內烹煮,使藥性與肝之精華融合,米泔水煮熟可去油膩,並增健脾之效。
整體治療邏輯
此方結合「以形補形」與「臟象理論」:
- 外治內補:烏賊魚骨固澀、黃蠟調和,緩解眼部異常代謝;豬肝直接補充維生素A,標本兼顧。
- 經絡引導:藥物經肝經吸收,上達於目,符合「肝受血而能視」(《黃帝內經》)之基礎。
科學關聯推測
夜盲症多因視網膜感光色素「視紫紅質」合成不足,而維生素A為其關鍵原料。豬肝作為維生素A直接來源,配合烏賊魚骨可能促進吸收或代謝,黃蠟則延緩藥物分解,增強療效。此方體現古代對營養缺乏病的直觀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烏賊魚骨半斤,黃蠟3兩。
上烏賊魚骨為細末,熔黃蠟共為丸,捏如小錢大。
每服1餅,用豬肝2兩,竹刀子批開,置藥在肝內,用麻皮扎定,米泔水半碗煮熟,先食肝,次用原煮藥湯食後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開明餅子,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烏賊魚骨半斤,黃蠟3兩。 主治:夜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