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明湯

JUE M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16%
脾經 11%
心包經 10%
腎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膽經 5%
肺經 0%
肝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決明湯中包含決明子,乃因其藥性寒涼,具清肝明目之效。決明子味甘苦,性寒,入肝、腎經,能清肝熱、降肝火、通便瀉熱。

方中以決明子為主藥,可清肝經之熱,改善肝火上炎所致之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目眩等症狀。同時,決明子亦可通便瀉熱,對於因肝火上炎所致之便祕亦有緩解作用。

決明湯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鈎藤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決明湯主要用於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昏目眩等症,而鈎藤的平肝熄風作用可以輔助決明子清熱瀉火,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昏眼花、目赤腫痛等症狀。
  2. 舒筋活絡:鈎藤還具有一定的舒筋活絡作用,可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決明湯中加入鈎藤,可以增強其疏肝解鬱、清熱明目的功效,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決明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考量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1. 清熱涼血:決明子本身性寒,具有清肝明目之效,而牡丹皮性微寒,可輔助清熱涼血,避免決明子寒性過於強烈,造成脾胃虛寒。

2. 活血化瘀:決明湯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肝火上炎等症狀,而牡丹皮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消腫止痛,提升藥效。

總之,牡丹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清熱涼血之功,更可輔助活血化瘀,使決明湯藥效更加全面。

決明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中包含決明子、升麻等多種草藥,旨在清熱明目、疏散風熱。升麻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性味辛、微甘,氣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透疹、升陽舉陷之效。在決明湯中,升麻不僅能協助發散體內的風熱,促使病邪從肌表而出,還能引導其他藥物上達頭面,增強清熱明目的功效。對於因風熱導致的頭痛、目赤、視力模糊等症狀,升麻的加入無疑是點睛之筆,使整體方劑的作用更為全面且深入。此外,升麻還有提昇中氣、防止脫肛、子宮脫垂等作用,顯示出其在調理人體機能方面的廣泛應用價值。因此,升麻在決明湯中的存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方配伍的智慧,以及對症下藥的精準把握。

決明湯為中醫傳統方劑之一,用於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暈目眩等症狀。其組成中含有羚羊角這一珍貴成分。羚羊角性寒、味鹹,歸肝、心包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之效。在決明湯中,羚羊角主要發揮其清肝火、熄風熱的作用,針對因肝火旺盛所導致的各類眼疾有顯著療效。它與決明子、菊花等其他清肝明目的藥物相配伍,共同起到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效果。由於羚羊角來源稀少,現代多以人工合成或替代品使用,但仍不失為決明湯中一個關鍵且有效的成分,彰顯了中醫藥方劑精準配伍的智慧。

決明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解肝氣鬱結,疏肝理氣: 決明子清肝明目,但若肝氣鬱結,則會影響藥效發揮。白芍具有養血柔肝、和肝理脾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肝氣疏泄,使決明子藥力更易發揮。
  2. 滋陰養血,緩解燥熱: 決明子性寒,長期服用易傷陰,而白芍性微寒,能滋陰養血,緩解決明子可能造成的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平和。

白芍的加入,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決明湯的療效,使清肝明目之效更顯著。

決明湯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大黃的瀉下作用能配合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

決明子清肝明目,但單獨使用對於某些肝火旺盛,熱毒壅盛者,效果可能不足。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肝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它能配合決明子,加強瀉火通便的力度,使肝火得以清泄,熱毒得以排解,進一步達到清肝明目的效果。因此,大黃在決明湯中起到輔助作用,與決明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

主治功效


決明湯的組成成分包括決明子、鉤藤、牡丹皮、升麻、羚羊角、白芍和大黃,這些成分それぞれ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和功效。

決明子具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視物模糊、大便祕結等症狀。

鉤藤具有平肝息風、清熱瀉火的功效,可治療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痛眩暈、驚癇抽搐、妊娠子癇,清熱瀉火可治熱病、口腔潰瘍、喉嚨痛、牙痛等病症,具有鬆弛平滑肌、抗痙攣的作用,而且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安神之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散瘀、消腫、鎮痛等功效,可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視物模糊、大便祕結等症狀。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具有發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止痛等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頭痛、咽喉腫痛、麻疹透發不暢等症狀。

羚羊角性味甘、鹹,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鎮驚安神、明目退翳的功效,可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視物模糊、大便祕結等症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視物模糊、大便祕結等症狀。

大黃性味苦、寒,歸大腸、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通便的功效,可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視物模糊、大便祕結等症狀。

決明湯是中醫常用的一個方劑,主要由決明子、鉤藤、牡丹皮、升麻、羚羊角、白芍和大黃等藥物組成。它具有清熱明目、平肝息風、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等功效,可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視物模糊、大便祕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決明子(微炒)3分,地骨皮3分,玄參3分,黃連(去須)3分,桔梗(炒)3分,柴胡(去苗)3分,茯神(去木)3分,山梔子仁半兩,羚羊角屑1兩。
上為粉末。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入淨洗淡竹葉10片,煎至7分,去滓放溫,食後服,臨臥再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決明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外感風熱或風寒之邪,侵襲人體,引起眼睛發炎、疼痛的患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決明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石決明1兩,人參1兩,芎藭1兩,細辛(去苗葉)1兩,五味子1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 主治:血灌瞳仁。

決明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決明子1兩,鉤藤1兩,牡丹皮3分,升麻3分,羚羊角1兩(鎊),芍藥1兩,大黃(銼,炒)1兩。 主治:時氣病後,眼生翳赤痛。

決明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一。 組成:決明子(微炒)3分,地骨皮3分,玄參3分,黃連(去須)3分,桔梗(炒)3分,柴胡(去苗)3分,茯神(去木)3分,山梔子仁半兩,羚羊角屑1兩。 主治:眼生膚翳,遮覆瞳仁。

決明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三引《嬰孺方》。 組成:決明子7分,大黃7分,梔子仁分,子芩7分,升麻6分,芍藥6分,柴胡6分,枳殼(炙)3分,竹葉8合,石膏10分(碎,綿裹),杏仁2分,甘草(炙)2分。 主治:小兒肝熱衝眼。

決明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石決明(洗淨,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防風(去叉)1兩,車前子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大黃(銼,炒令香熟)1兩,桔梗(炒)1兩,茺蔚子2兩。 主治:眼燥澀痛,狀如眯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