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解熱飲是中醫中一個常見的方劑,主要用於發熱、頭痛等症狀的緩解。在這個方劑中,鉛丹(即鉛礦石)被納入成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解毒和清熱。鉛丹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強烈的清熱解毒效果,能夠針對內熱和外感病邪進行調理。
然而,現代醫學對鉛丹的使用持謹慎態度,基於其潛在的毒性和鉛中毒風險。在傳統文化中,鉛丹的功效可能受到歷史和實踐的影響,古代醫學的某些用法在今天未必適用。在使用包含鉛丹的中藥方劑時,必須謹慎並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以保障安全與健康。
總之,雖然鉛丹在傳統中藥中有其歷史地位,但現代醫療推廣更加側重於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應該詳細考量其使用的必要性及風險。
「解熱飲」中加入「石膏」,主要是利用其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對於外感熱邪、內熱熾盛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石膏能有效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不適。
此外,石膏還有利尿的作用,能促進體內熱毒的排出,進一步幫助降溫。因此,在解熱飲中加入石膏,能有效緩解發熱症狀,達到清熱解毒、退熱止渴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解熱飲」主治「小兒痘後,雙目開而後閉」,此症應為痘瘡(天花)後期,患兒因熱毒未清或餘熱上攻,導致眼瞼腫脹、結膜充血,甚至畏光難睜。古代醫家認為,痘毒鬱於肝肺,上炎於目,故以局部外治法清熱解毒、收斂消肿,使眼目得舒。
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黃丹(飛)
- 即鉛丹(四氧化三鉛),經「飛」製後質地細膩,毒性稍減。
- 性味辛微寒,外用能拔毒生肌、收斂殺蟲,古代多用於瘡瘍腫毒。
- 此處取其「收斂」之性,緩解眼瞼腫脹,抑制局部滲出,兼輕微清熱作用。
軟石膏末
- 即生石膏(二水硫酸鈣),未經煅製,清熱力強。
- 性味甘辛大寒,能清泄肺胃實熱,外用可解肌退熱、消腫止痛。
- 針對痘後餘熱上攻,直接清解眼周鬱熱,減輕炎症。
治療原理探討
藥對協同:
黃丹收斂、石膏清熱,一斂一清,共奏「清熱毒、消腫閉」之效。黃丹固定局部津液以防濕腫,石膏透發鬱熱以防熱積,符合「火鬱發之」的思路。外用機制:
以涼水調藥,增強清熱效果;塗於上下眼皮(非直接入眼),透過皮膚黏膜吸收,作用於眼瞼表層,緩解肌肉緊張及充血。古代認為「目為肝竅」,眼瞼屬脾,此法間接調和肝脾,疏散滯氣。症因對應:
痘後眼閉多因「熱毒挾濕」,此方輕清外治,避免內服藥傷及小兒稚陰之體,符合「上病下取」「外治內效」的中醫思維。
傳統服藥法
黃丹(飛)2錢,軟石膏末2錢。
入酒杯內,加涼水,羊毛筆蘸藥水,塗上下眼皮,1日數次。
勿令藥水入眼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解熱飲, 出處:《眼科闡微》卷四。 組成:黃丹(飛)2錢,軟石膏末2錢。 主治:小兒痘後,雙目開而後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