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皂散

灰皂散

HUI Z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脾經 20%
膽經 20%
腎經 20%
肝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灰皁散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些皮膚疾病,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丹,即鉛的氧化物,傳統中醫認為具有乾燥濕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某些皮膚病如癤瘡、濕疹等病症有輔助療效。這種成分的運用往往是因其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能有效減少皮膚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從而抑制炎症與感染。此外,鉛丹在方劑中的使用,體現了古代中醫對於疾病病因的理解,將環境因素與體內的病理變化結合起來尋求治療。然而,需注意的是,由於鉛在現代醫學中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毒性,過量使用可能引起重金屬中毒,因此在使用灰皁散時必須謹慎,應由專業中醫師指導,以確保安全與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灰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中、後期能脫出肛外的內痔」,意指針對痔核已發展至體積較大、無法自行回納的階段。古代醫家選用腐蝕性藥物直接作用於痔核表面,促使局部組織乾性壞死,達到脫落的目的,屬「痔瘡外治法」中的「枯痔法」。其特點在於避免開刀,透過藥物腐蝕使痔核萎縮。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演

  1. 新出窯石灰

    • 性烈燥濕,具強鹼性,能腐蝕組織。古代多用於疔瘡、贅肉等外治,其脫水作用使痔核蛋白質變性,導致壞死。
    • 現代視角:氫氧化鈣遇水生成強鹼環境,破壞細胞結構。
  2. 楠皂自然水(石鹼水)

    • 楠皂為古代植物鹼(如《綱目》載「石鹼」能「去濕熱、消痰」),自然水含碳酸鉀等成分,具軟堅散結之效。
    • 協同石灰增強滲透性,調和藥性以控制腐蝕強度,避免過度損傷周邊組織。
  3. 黃丹(鉛丹)

    • 辛微寒,傳統用於斂瘡生肌,但此方取其氧化鉛(Pb3O4)的收斂與輕度腐蝕特性,輔助石灰加速痔核乾燥壞死。

配伍邏輯
三藥合用以「腐蝕—滲透—乾燥」為核心:

  • 石灰為主攻藥,直接破壞痔核組織;
  • 楠皂水為溶媒,調節稠度並軟化角質,助藥性滲入;
  • 黃丹輔助固化壞死組織,同時微調藥性緩和石灰烈性。

治療原理
透過強鹼與金屬鹽的協同作用,使痔核局部快速脫水、蛋白質凝固,形成乾性壞死後脫落。此方體現古人「以毒攻毒」的直治理念,針對痔核實體,非全身調理,符合外科「截斷病所」的思維。

(註:以上分析基於古代文獻與藥理推論,不涉及臨床應用建議。)

傳統服藥法


新出窯石灰、楠皂自然水(楠皂又名石鹼或上丙藥)、黃丹。
有腐蝕性作用,能使痔核發生乾性壞死。
楠皂不拘量,放在房內通風的地方,使其自行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慢慢溶化出液體,即叫自然水,溶多少倒多少,用玻璃瓶裝好備用。黃丹原是粉末,不須再加配制,隨時可用。
用時先取石灰粉(不拘量)放於小杯中,加上黃丹少許,調勻後加入楠皂自然水,調成糊狀,不宜過硬,也不宜過稀,調成後稍等幾秒鐘將藥塗於痔核面上。因此藥調成糊狀後,會很快變成乾硬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灰皂散, 出處:《中醫外科學講義》。 組成:新出窯石灰、楠皂自然水(楠皂又名石堿或土丙藥)、黃丹。 主治:有腐蝕性作用,能使痔核發生乾性壞死。主治:中、後期能脫出肛外的內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