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陳米丸方劑中使用陳倉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性味平和,健脾益胃: 陳倉米為陳舊之米,性味平和,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胃之效,能溫和地改善脾胃虛弱,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寒、食少納呆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療效。
- 固澀止瀉: 陳倉米性收斂,能固澀止瀉,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慢性腹瀉、便溏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陳倉米在陳米丸方劑中,起到健脾益胃、固澀止瀉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陳米丸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蜂蜜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潤燥止渴、和中養胃、解毒生肌的功效。陳米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蜂蜜可緩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加溫和、平和。
- 增進藥效: 蜂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維生素等,可以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此外,蜂蜜還具有黏性,可以包裹藥物,使藥物不易散失,延長藥效。
總之,蜂蜜在陳米丸方劑中,不僅可以調和藥性,使其更易於服用,同時也能夠增進藥效,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陳米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一切痔瘡漏管」。古代醫籍中,痔瘡及漏管(肛瘻)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久病正虛所致。方中強調「服至3-4月,痔管自然脫落」,推測其針對慢性、反覆發作之痔瘡或已形成瘻管者,具緩效但根治之特點,屬漸進式調理方。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陳倉米(生)
-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脾胃經。
- 作用:陳倉米久儲後性味更趨平和,《本草綱目》載其「調腸胃,利小便,去濕熱」。此處用「生」者,或取其生發之氣以活化脾胃功能,輔助祛濕;其乾燥研末後,可能具吸附濕濁、修復腸黏膜之效。
白背木耳(生)
- 性味歸經:甘平,歸肺、胃、大腸經。
- 作用:木耳自古為「利五臟、宣腸胃」之品,生用曬乾後質地輕盈,具吸水膨脹之性。古人認為其能「消淤散結」,對痔瘡出血或瘻管之膿血分泌物,或可吸附排出。現代研究亦證實其膠質有助潤腸通便。
蜂蜜(生)
- 性味歸經:甘平,歸肺、脾、大腸經。
- 作用:生蜜未經熬煉,潤燥之力更強。此處用以和藥為丸,不僅賦形,更能潤腸通便,緩解痔瘡患者排便困難;其抗菌特性或可輔助抑制瘻管感染。
三者配合之治療原理:
- 祛濕排膿:陳倉米健脾滲濕,木耳吸附濕濁,兩者協同減少濕熱下注,促進瘻管分泌物排出。
- 潤腸通絡:蜂蜜潤腸,避免便硬加重痔瘡;木耳膠質可能包裹瘻管壁,逐步軟化脫落。
- 漸進修復:全方性味平和,通過長期服用(3-4月)調理腸道環境,改善局部氣血循環,使痔核或瘻管「自然脫落」,符合古人「緩攻」之思維。
綜論:此方結構簡潔,以「通利腸道、祛濕潤燥」為核心,無峻烈之藥,適合久病體虛不耐攻伐者。其機理可能透過調整脾胃功能、改善局部濕熱淤滯狀態,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傳統服藥法
陳倉米(生)1斤,白背木耳(生)1斤,蜂蜜(生)1斤。
倉米、木耳曬乾研末,生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5錢,空心開水送下。服至3-4月,痔管自然脫落,其病如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陳米丸, 出處:《醫方易簡》卷九。 組成:陳倉米(生)1斤,白背木耳(生)1斤,蜂蜜(生)1斤。 主治:一切痔瘡漏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