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替飯丸方中使用陳倉米,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陳倉米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氣之效。替飯丸主要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陳倉米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
- 止瀉固澀:陳倉米有止瀉固澀之效,可收斂腸胃,減少腹瀉。替飯丸也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陳倉米可輔助止瀉,固護脾胃,改善症狀。
因此,替飯丸中使用陳倉米,既能補脾益氣,又能止瀉固澀,與方劑整體功效相符。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替飯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脾胃病」,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不化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若運化無力,則易導致食欲不振、腹脹、泄瀉等。透過本方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可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飲食不消問題,甚至可作為「代飯」之用(即輔助消化,減少食量負擔)。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陳倉米(3合)
- 陳倉米為儲存較久的粳米,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養胃、止瀉之效。
- 經炒製後,其焦香之氣更助醒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者。
2. 輔藥:丁香、肉豆蔻(各半兩,炒香後去之)
- 丁香辛溫,能溫中降逆、散寒止痛,適用於胃寒嘔逆、腹冷痛。
- 肉豆蔻辛溫澀腸,可溫脾止瀉、行氣消脹,針對脾胃虛寒之泄瀉、腹脹。
- 兩藥與陳倉米同炒,取其香燥之性滲入米中,增強溫脾化濕之效,而去藥留米,避免過燥傷陰。
3. 佐藥:炒神曲、炒麥芽(打糊為丸)
- 神曲為發酵製品,能消食化積、健脾和中,尤其擅長化解穀食停滯。
- 麥芽甘平,長於消米麵食積、疏肝醒脾,與神曲相配,增強消化功能。
- 炒製後藥性更溫和,減少生濕之弊,並以糊丸形式緩釋藥效,兼顧標本。
4. 服用方法:米飲送服
- 以米湯送藥,既助藥力,又保護胃氣,呼應「健脾」的核心治法。
三、整體方義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陳倉米為君,奠定健脾基礎;借丁香、肉豆蔻之辛溫賦予米藥溫中之力,再輔以神曲、麥芽消導積滯,形成「補中寓消」的結構。適用於:
- 脾胃虛弱兼輕微寒濕:因久病或飲食不節導致消化不良、脘腹冷痛。
- 食積不化:症見飽脹、噯腐吞酸,但未至嚴重實滯(如枳實、檳榔所治之重症)。
- 代飯調理:古代用於節食調養時,輔助脾胃運化,減少穀食負擔。
全方藥性平和,以「香燥助運、甘平補脾」為特點,體現古代「藥食同源」的思維,符合脾胃病「緩則治本」的調理原則。
傳統服藥法
陳倉米3合。
上用丁香、肉豆蔻各半兩,同炒令香熟,去丁香、肉豆蔻,將米研為細末,別用炒神曲、麥芽為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60丸,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替飯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陳倉米3合。 主治:脾胃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