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乾地黃丸

補益乾地黃丸

BU YI QIAN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7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腎經 28%
脾經 16%
心經 12%
肺經 12%
肝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補益乾地黃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涼血止血的功效。補益乾地黃丸旨在補益腎陰,故選用生地黃以滋陰潤燥,改善腎陰不足所致的燥熱症狀,如口乾舌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
  2. 涼血止血: 生地黃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出血、尿血、便血等。補益乾地黃丸亦可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出血症狀,故選用生地黃以涼血止血,改善陰虛火旺導致的出血情況。

總之,生地黃在補益乾地黃丸中的加入,是基於其滋陰潤燥和涼血止血的功效,以達到補益腎陰、改善陰虛症狀的效果。

補益乾地黃丸中加入鹿茸,主要考量其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強筋健骨、生精益髓的藥效。

乾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主,而鹿茸的溫陽補腎作用可溫補腎陽,協調陰陽,使藥效更為全面。同時,鹿茸能填精益髓,改善腎精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失眠健忘等症狀,增強補腎丸的療效。

補益乾地黃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原因如下:

  1. 益智安神:遠志味甘、性溫,入心、肺經,具有益智安神、開竅醒腦之效。補益乾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目的,但腎陰不足易導致心神不寧,遠志可協同補腎藥物,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2. 助藥力達腎:遠志可引藥力下行,有助補腎藥物直達腎經,發揮更好的滋陰補腎效果。

因此,遠志的加入既能改善心神不寧,又能促進藥力達腎,提升補益乾地黃丸的療效。

補益乾地黃丸中包含山茱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腎助陽: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止汗斂陰之效。與地黃、熟地黃等藥物共同作用,可加強補益腎陰、滋養腎精的效果,達到滋腎助陽、強壯筋骨之功效。
  2. 制約地黃:地黃性寒,長期服用容易損傷陽氣。山茱萸性溫,可制約地黃的寒性,防止藥性過寒,避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使補益效果更趨完善。

補益乾地黃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蛇牀子,這是由於蛇牀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夠對整體療效起到積極的補充作用。首先,蛇牀子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氣血,與補益乾地黃丸的主藥效應相輔相成,進一步改善身體的虛弱狀況。其次,蛇牀子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腎虛及男性性功能障礙,這可以支持補益乾地黃丸在提升腎功能及生殖健康方面的效果。再者,蛇牀子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可以幫助調和方劑中的補益與清熱需求,使整體方劑更為平衡。此外,蛇牀子的香氣和味道,能增強方劑的口感,使患者更易接受從而提高療效。因此,蛇牀子的添加不僅擴展了補益乾地黃丸的適應範圍,也增強了其療效。

補益乾地黃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 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作用。其與地黃、山藥等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補益腎陰,治療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菟絲子同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腎陰不足引起的燥熱症狀。在補益乾地黃丸中,它能協同其他滋陰藥材,共同達到滋陰補腎、潤燥生津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益乾地黃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腎勞,精氣滑洩」,即因腎氣虛損、勞傷過度,導致精關不固、滑精遺泄之證。古代醫家認為,腎主藏精,若腎氣不足,則精室失守,出現頻繁遺精或滑精,影響身體機能。此方以補腎固精為主軸,針對腎虛精虧之證而立。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熟乾地黃

    • 用量三兩,為全方主藥,性甘溫,入腎經,具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針對腎精虧虛之本,提供基礎滋養。
  2. 臣藥:鹿茸、山茱萸

    • 鹿茸(酥炙):用量一兩半,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與熟地黃配伍,陰陽並補,恢復腎之封藏機能。
    • 山茱萸:用量一兩半,酸澀收斂,補肝腎、固精止遺,與鹿茸協同固攝精氣。
  3. 佐藥:菟絲子、遠志、蛇床子

    • 菟絲子(酒浸):用量二兩,補腎益精,平補陰陽,兼能明目,助熟地黃、鹿茸強化補腎之功。
    • 遠志(去心):用量一兩半,安神益智,交通心腎,避免心腎不交所致之遺精。
    • 蛇床子:用量半兩,溫腎助陽,燥濕祛風,針對腎陽不足可能伴隨的濕濁問題。
  4. 使藥:蜂蜜、酒

    • 煉蜜為丸:蜂蜜甘緩和中,調和諸藥,並賦予丸劑緩釋之性,適合長期調補。
    • 酒送服: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下焦,增強補腎活血之效。

三、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以「補腎固精」為核心,結合陰陽雙補、收斂固攝之藥,形成以下作用:

  1. 填精益髓:熟地黃、鹿茸、菟絲子補益腎精,改善腎虛根本。
  2. 固澀止遺:山茱萸、遠志收斂精氣,穩定精關。
  3. 溫陽化氣:蛇床子、鹿茸溫煦腎陽,促進氣化功能。
  4. 心腎相交:遠志調和心神,避免相火妄動擾精室。

全方標本兼治,既補腎之虧虛,又固精之滑脫,適合腎勞精虧、陽氣不固之證。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3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山茱萸1兩半,蛇床子半兩,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乾地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組成:熟乾地黃3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山茱萸1兩半,蛇床子半兩,菟絲子(酒浸,别搗)2兩。 主治:腎勞,精氣滑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