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榮丹

固榮丹

GU RO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3%
胃經 13%
心經 11%
大腸經 9%
腎經 9%
膽經 7%
心包經 4%
脾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固榮丹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平肝潛陽: 代赭石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的作用。固榮丹多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耳鳴、頭痛等症狀,代赭石可以鎮肝熄風,使肝火下降,達到平肝止眩的效果。
  2. 止血安神: 代赭石還具有一定的止血安神功效。固榮丹中加入代赭石,不僅能平肝潛陽,還可起到止血安神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眩暈、心悸、失眠等症狀。

固榮丹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收斂止血: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入肺、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固榮丹治療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吐血、衄血等,五倍子能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症狀。
  2. 清熱解毒: 五倍子也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輔助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在固榮丹中,五倍子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能夠更有效地清熱解毒,達到止血的目的。

固榮丹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收斂,能固腸止瀉,並能收斂止血。對於因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慢性腹瀉,以及腸道出血等症狀,訶子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 清熱解毒: 訶子味甘酸,性寒,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對於因熱毒導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便祕等症狀,訶子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固榮丹中加入訶子,可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等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固榮丹中加入鹿角膠,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壯骨: 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骨、益精填髓之效。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骨質疏鬆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固榮丹本身主治骨髓空虛,筋骨痿軟等症,鹿角膠能有效補益腎精,促進骨髓生成,改善骨骼強度。
  2. 活血止痛: 鹿角膠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固榮丹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鹿角膠可以增強其活血止痛功效,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固榮丹中包含木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生肌: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其富含矽酸,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祛風止痛: 木賊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固榮丹中添加木賊,可以增強方劑祛風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體而言,木賊在固榮丹中起到止血生肌、祛風止痛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

固榮丹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以下兩項功效,符合方劑的治療目的: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固榮丹常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正好可以改善血虛狀態,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滋陰潤燥:當歸兼具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血虛導致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固榮丹中常配合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共同起到滋陰養血的效果,達到整體治療目的。

固榮丹中添加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且能通經絡、散寒濕。固榮丹的主要功效為補益氣血、活血化瘀、止痛生肌。而川芎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功效,能輔助補益氣血,促進血行,並緩解疼痛,進而達到生肌的作用。因此,川芎在固榮丹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固榮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痔大作,下血不止,或吐血、鼻衄、尿血,橫流不攝」,核心病機為氣虛失攝、血熱妄行所致之各種出血證。

  • 痔瘡下血:多因濕熱下注或氣虛不固,導致血溢脈外。
  • 吐血、鼻衄:多屬胃熱或肺熱迫血上逆。
  • 尿血:常與下焦濕熱或腎虛不固相關。
    「橫流不攝」一語點明關鍵在於固攝無力,故方名「固榮」,旨在止血固脫,恢復血行正道。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止血治標:收斂固澀

  • 代赭石(火煅醋淬):
    性寒質重,主降逆止血。《本經》言其「治賊風蠱毒,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煅後增強收斂之性,醋淬助其入肝斂血,針對上焦吐血、鼻衄。
  • 五倍子、訶子
    均為酸澀收斂之品。五倍子「療齒宣疳䘌,肺臟風毒」;訶子「主冷氣心腹脹滿,下食」,二藥協同澀腸止血,尤宜痔血、便血。

2. 調血養血:動靜結合

  • 鹿角膠
    溫補精血,兼能止血。《本草綱目》載其「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血氣」,麩炒後減黏膩,助其入血分固脫而不滯。
  • 當歸、川芎
    當歸養血和血,川芎活血行氣,二者相配防過澀留瘀,符合「止血不忘行血」之旨。

3. 清熱疏風:兼顧病源

  • 木賊
    性平味甘,《嘉祐本草》謂其「主目疾,退翳膜,消積塊」,此處取其輕揚升散之性,疏風熱而止出血,尤宜痔瘡風熱下迫者。

4. 賦形佐助:糯米糊丸

  • 糯米甘平補中,助藥力緩行脾胃,米湯送服更增護胃之功。

全方推理:標本兼顧,升降並調

  • 降逆止血:代赭石鎮降,配五倍子、訶子收澀,急則治標。
  • 溫養固脫:鹿角膠補虛,當歸、川芎調血,從本扶正。
  • 疏風清熱:木賊輕宣,防熱邪鬱遏。
    諸藥合方,寒溫並用,澀而不滯,適用於虛實夾雜、氣血失摄之出血證,尤其對痔血日久、氣隨血脫者更為適宜。

傳統服藥法


代赭石(火煅通紅,醋淬21次,焙淨,搗,羅過,再就乳鉢內研極細)2兩,五倍子(麩炒)1兩,訶子(去核,銼,炒燥)1兩,鹿角膠(銼,麩炒脆為度)1兩,木賊(去節,銼,炒)1兩,當歸(銼,洗淨,去蘆)半兩,川芎(用刷牙子洗,銼,炒)半兩。
上為細末,入代赭石末和水煮,糯米粉厚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陰乾。
每服100丸,米湯送下,以止為度,未效再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痔瘡出血不止,或吐血、鼻出血、尿血,血流不止。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流鼻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固榮丹,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代赭石(火煅通紅,醋淬21次,焙淨,搗,羅過,再就乳鉢內研極細)2兩,五倍子(麸炒)1兩,訶子(去核,銼,炒燥)1兩,鹿角膠(銼,麸炒脆爲度)1兩,木賊(去節,銼,炒)1兩,當歸(銼,洗淨,去蘆)半兩,川芎(用刷牙子洗,銼,炒)半兩。 主治:痔大作,下血不止,或吐血,鼻衄,尿血,橫流不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