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酒

Huang Yao Liquor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5%
肺經 25%
胃經 25%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藥酒」之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本草綱目》、《壽世青編》、《證治準繩‧瘍醫》等古籍記載,黃藥酒主要用於治療癭氣,特別是針對「忽生癭疾」及病程一至兩年者具有顯著療效。綜合各文獻,可分析黃藥酒的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功效:

  1. 治療癭氣: 癭氣,即現代醫學所稱的甲狀腺腫大或相關頸部腫塊。黃藥酒被明確指出能治療「諸癭氣」,無論是新發或病程較短的癭疾,均能發揮作用。

  2. 消散腫塊: 《證治準繩‧瘍醫》提到,黃藥酒適用於「忽生癭疾及一二年者」,並明確指出其作用為「覺消則停飲」,表明黃藥酒能使腫塊縮小甚至消失。

治療原理:

  1. 藥材選擇與炮製:

    • 萬州黃藥子: 黃藥酒的主要藥材為萬州黃藥子,且強調需選擇「緊重者」方為上品,若「輕虛」則效果較差,甚至需加倍用量。此處暗示黃藥子藥性與產地、品質密切相關。
    • 酒浸煮飲: 黃藥子需切片後以布袋盛裝浸泡於無灰酒中,再以糠火加熱煮沸。此種炮製方法能藉由酒的活血通絡作用,將藥力引至病所,且加熱過程可能促使有效成分溶解於酒中,增加其療效。
  2. 活血散結: 黃藥酒的治療機理,推測與其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藥理特性有關。酒本身即有活血通絡之效,配合黃藥子本身可能具有的軟堅散結作用,能促進體內氣血運行,消除頸部腫塊。

  3. 疏通氣機: 癭氣的形成,中醫認為多與氣機鬱滯、痰濕凝聚有關。黃藥酒透過活血通絡,可能兼具疏通氣機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氣機鬱結,從而消散癭氣。

  4. 因應病程: 《證治準繩‧瘍醫》特別提到,若飲用黃藥酒後,感覺腫塊縮小即應停止飲用,否則可能導致「項細」,意味著黃藥酒對於病程較短、腫塊未完全定形的癭疾效果尤佳,一旦腫塊消散,過度使用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與其他方劑的比較:

古籍中亦有提及其他治療癭氣的方劑,如海藻酒、海藻散堅丸、昆布散等。與黃藥酒相比,這些方劑多採用海藻、昆布等藥材,且多以丸散形式服用。黃藥酒則以酒劑浸泡煮飲,顯然其治療思路有所不同,可能是針對不同病機或病情的癭疾。

綜上所述,黃藥酒針對「忽生癭疾」及病程一至兩年者具有良好的療效,其作用機制主要在於藉由萬州黃藥子與酒的結合,達到活血散結、疏通氣機的目的,從而消散頸部腫塊。值得注意的是,其療效亦與藥材品質、炮製方法密切相關。

傳統服藥法


萬州黃藥子半斤(須緊重者為上,如輕虛即是他州者,力慢,須用1倍)。
取無灰酒1鬥,投藥其中,固濟瓶口,以糠火燒一復時,停騰,待酒冷即開。
患者時時飲1盞,木令絕酒氣,經3-5日後,常須把鏡自照,覺消即停飲,不爾便令人頸細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劑量控制:每日不宜超過一盞(約100-150毫升),避免因過量引起酒精中毒。
  2. 禁忌人羣:對酒精過敏者、有肝病、腎病或孕婦應避免使用此藥酒。
  3. 觀察體質變化:在飲用3-5日後,可用鏡子檢查頸部腫塊的變化,如明顯消退可考慮停止飲用。
  4. 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在服用其他中藥或西藥時應謹慎,建議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5. 儲存方式:藥酒應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

相關疾病


氣喘糖尿病皮膚顏色發黃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上半身側邊痛

相同名稱方劑


黃藥酒, 出處:《圖經本草》引《千金月令》(見《證類本草》卷十四)。 組成:萬州黃藥子半斤(須緊重者爲上,如輕虛即是他州者,力慢,須用1倍)。 主治:忽生癭疾1-2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