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榆根散中包含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與榆根散的止血功效相輔相成。
- 收斂止瀉: 地榆亦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治療脾虛泄瀉、腸風下血等症。榆根散中加入地榆,可增強其收斂止瀉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榆根散中加入三七,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榆根散中加入三七,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瘀血阻滯、跌打損傷、骨折等症。
- 補氣益血:三七還具有一定的補氣益血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氣血運行,促進組織修復。榆根散中加入三七,可增強其補氣益血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虧虛、體虛乏力等症。
榆根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其成分中包含苦參,主要是因為苦參具有清熱、利尿及抗菌的特性。苦參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苦參鹼,這些成分能夠幫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從而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此外,苦參也有助於降低體內的病邪,促進身體的排毒作用,增強免疫力。
在臨牀應用中,榆根散常用於治療因濕熱所引起的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疾病。苦參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使其效果更加全面。因此,苦參是榆根散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獨特的藥理作用使得這一方劑在臨牀應用中更加有效,並有助於患者早日康復。
主治功效
榆根散
榆根散是一味中藥方劑,由地榆、三七、苦參三味藥材組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斂瘡、排膿等功效,主治老虎咬傷,血流不止,傷口潰爛疼痛。
地榆
地榆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三七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大腸經。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平肝息風、利水消腫、補血、清熱利尿等功效。三七可以止血、散瘀、活血化瘀,縮短出血時間,促進血凝塊形成,防止血栓形成。它還能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瘀血積滯等症。三七具有平肝息風的功效,可以調節神經、免疫功能,舒緩神經興奮,減輕炎症反應。三七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腎臟排泄多餘的水分和電解質,改善水腫症狀。它還有補血的功效,可以促進造血,提高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改善貧血癥狀。另外,三七還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可以刺激腎臟,增強尿液分泌,排多餘水分及毒素。
苦參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苦參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結
榆根散由地榆、三七、苦參三味藥材組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斂瘡、排膿等功效,主治老虎咬傷,血流不止,傷口潰爛疼痛。
傳統服藥法
地榆1斤(為細末),三七根末3兩,苦參末4兩。
上和勻。
凡虎咬傷,急用豬油貼之,隨貼隨化,連地榆等三味末摻之,隨濕隨摻。血即止,而痛即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榆根散,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六。 組成:地榆1斤(爲細末),三七根末3兩,苦參末4兩。 主治:虎咬傷,血大出,潰爛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