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子湯

LIAN ZI TANG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4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腎經 13%
小腸經 13%
膀胱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6%
心經 6%
膽經 6%
肺經 6%
肝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楝子湯中包含川楝子,是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疏肝理氣止痛: 川楝子苦寒,入肝經,能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肝臟疼痛。
  • 驅蟲殺蟲止癢: 川楝子對寄生蟲有殺滅作用,可用於治療蛔蟲、蟯蟲等引起的腹痛、腹脹、皮膚瘙癢等症狀。

在楝子湯中,川楝子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肝氣鬱結、肝膽濕熱所致的脘腹疼痛、脅肋脹滿、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楝子湯中加入地榆,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收斂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斂瘡生肌之效。楝子湯主治濕熱下注,熱毒傷陰,導致的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等症。地榆的收斂止血作用,可有效控制出血,緩解病症。
  2. 清熱解毒: 地榆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楝子等藥物清除腸道濕熱,消滅致病菌,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地榆加入楝子湯,可發揮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等病症的目的。

楝子湯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之功效,能瀉火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症狀,如濕疹、瘡瘍、帶下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殺蟲止癢:苦參還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寄生蟲的生長,並減輕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楝子湯中加入苦參,可以有效地清除濕熱,並抑制寄生蟲的生長,從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皮膚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楝子湯:瘑癬瘡的剋星

楝子湯,一個中藥方劑,由川楝子、地榆、苦參三味藥材組成,主治瘑癬瘡,也就是困擾人多年的癬瘡。

川楝子:疏肝行氣,驅蟲止痛

川楝子,性辛溫,歸肝、膽、小腸經,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楝子含有川楝素、香豆精、乙酸香豆精等成分,具有舒緩肌肉痙攣、改善膽汁分泌和促進腸胃蠕動之效。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苦參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地榆:止血清熱,斂瘡排膿

地榆,性涼、味苦、澀,歸肝、大腸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楝子湯:瘑癬瘡的剋星

楝子湯,將川楝子、地榆、苦參三味藥材合用,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止血清熱、斂瘡排膿的功效,是治療瘑癬瘡的良方。

傳統服藥法


楝實1升,地榆根5兩,桃皮5兩,苦參5兩。
上(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5升,稍溫洗之,每日一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楝子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楝實1升,地榆根5兩,桃皮5兩,苦參5兩。 主治:瘑癬瘡,經年久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