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瘧丹

驅瘧丹

QU NUE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中性 (1.0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肝經 25%
脾經 16%
心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8%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驅瘧丹方劑中包含常山,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截瘧止痙:常山味苦寒,性善降,具有清熱解毒、截瘧止痙之效。其能清熱解毒,瀉火除熱,用於治療瘧疾的寒熱往來、發熱惡寒、神昏譫語等症。
  2. 專治瘧疾,療效顯著:常山是治療瘧疾的常用藥,對瘧疾具有較好的療效,特別是對寒瘧效果顯著。其能截瘧止痙,驅除瘧邪,使其不再發作。

驅瘧丹方劑中,常山與其他藥材配伍,取其清熱解毒、截瘧止痙之效,共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

驅瘧丹方劑中包含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燥濕,祛寒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燥濕、祛寒止痛之效。瘧疾多因寒濕阻滯,脾胃不和而發,草果可溫脾胃,化寒濕,改善脾胃功能,從而減輕瘧疾的發作。
  2. 行氣散瘀,促進藥物吸收:草果芳香氣味濃烈,能行氣散瘀,促進藥物流通,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快更好地發揮藥效。對於瘧疾引起的瘀血阻滯,草果也能起到一定的疏通作用。

因此,驅瘧丹方劑中加入草果,可以起到溫中祛寒,行氣散瘀,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效果。

驅瘧丹方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化濕醒脾: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化濕醒脾之效。瘧疾多因濕邪困脾,導致脾胃氣虛,而水菖蒲可健脾燥濕,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驅除瘧疾之邪。
  2. 開竅醒神: 水菖蒲還具有開竅醒神之功。瘧疾發作時,患者常伴有神志昏迷、嗜睡等症狀,水菖蒲可醒脾開竅,改善神志昏迷,提高機體抵抗力。

驅瘧丹方劑中包含綠豆粉,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藥性。綠豆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解渴之功效。

瘧疾是由瘧原蟲感染引起的疾病,常伴有發熱、寒戰、頭痛、乏力等症狀。綠豆粉清熱解毒,可以緩解瘧疾發熱、頭痛等症狀;利水消腫,則有助於消除瘧疾引起的體液瀦留和水腫。因此,驅瘧丹方劑中加入綠豆粉,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瘧疾的作用。

驅瘧丹方劑中加入信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信石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瘧疾發作時,體內常有熱毒蘊積,信石可以清熱解毒,降低發熱程度。

二、收斂固澀:信石還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止汗止瀉,緩解瘧疾發作時可能出現的汗出不止、腹瀉等症狀。

因此,驅瘧丹中加入信石,不僅可以清熱解毒,還可收斂固澀,達到綜合治療瘧疾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驅瘧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久瘧、諸瘧」,針對反覆發作、纏綿不癒之瘧疾,或不同類型瘧症(如寒瘧、熱瘧、瘴瘧等)。透過強力祛痰、截瘧、化濕之效,控制瘧疾發作,尤其適用於痰濕壅盛、瘧邪深伏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常山(辛寒,有小毒)

    • 傳統視為「截瘧要藥」,辛開苦泄,直接攻逐瘧邪,透達半表半裏,促使痰濕排出。
    • 現代研究:含常山鹼,確有抗瘧作用,但易致嘔吐,配伍止吐藥可緩解(此方未配,但用茶清冷服以減刺激)。
  2. 草果(辛溫)

    • 燥濕溫中,破除瘧疾伏留之痰濕,兼能芳香化濁,減輕瘴氣濕濁之邪。
    • 與常山協同,一寒一溫,調節寒熱偏性,兼顧不同瘧型。
  3. 菖蒲(辛溫)

    • 豁痰開竅,化濕醒脾,助常山、草果疏通體內痰濕壅滯,改善瘧疾伴隨之胸悶、神昏。
  4. 綠豆粉(甘寒)

    • 清熱解毒,緩和方中常山、信石之毒性,保護脾胃,減輕峻烈之性對正氣的損傷。
  5. 信石(砷霜,大毒,醋煮減毒)

    • 攻毒截瘧之猛藥,以毒攻毒,直接殺滅瘧邪,針對頑固久瘧、痰瘀深結者。
    • 醋煮降低毒性,稀糊分餅控制劑量,冷服減緩腸胃刺激。

三、配伍與劑型設計原理

  • 截瘧與排邪並行
    常山、信石直攻瘧邪;草果、菖蒲化解痰濕阻滯,使邪有出路(上吐下瀉),符合「瘧多夾痰」之傳統理論。
  • 劑型巧思
    稀麵糊分餅(120餅),每餅含信石約0.02克,嚴格控制毒藥用量;茶清冷服「露一宿」,既減毒性,又借茶之清輕上行助藥力。
  • 禁忌深意
    忌豬羊魚雞等腥羶油膩,防助濕生痰,與方中化濕截瘧之效相悖。

四、總結

此方以「毒藥攻邪」為核心,結合常山截瘧、信石殺毒、草果菖蒲化濕,綠豆粉調和,展現中醫治瘧「峻藥緩投」與「標本兼顧」的思維,適用於正氣未虛而瘧邪膠固之實證。然須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症,非尋常瘧疾可輕用。

傳統服藥法


常山末1兩,草果未1兩,菖蒲末1兩,綠豆粉1兩,信石(醋煮)2錢半。
上用稀面糊袋和,分作一百二十餅。
每以1餅用茶清浸,露1宿,臨發日五更冷服。痰飲在上即吐,痰飲在下即瀉;小兒用一角,依前法服。
忌豬、羊、魚、雞、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驅瘧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驅瘧丹, 出處:《雜類名方》。 組成:常山1斤(銼碎,酒浸1宿,曬乾,不見火),檳榔4兩。 主治:瘧疾。

驅瘧丹, 出處:《醫統》卷三十七引《醫方選要》。 組成:常山末1兩,草果未1兩,菖蒲末1兩,綠豆粉1兩,信石(醋煮)2錢半。 主治:久瘧、諸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