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烏散

靈烏散

LING W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心經 17%
脾經 17%
肺經 17%
腎經 17%
膽經 11%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靈烏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功效,能平息心火、安定神志,用於治療驚悸失眠、癲癇狂躁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硃砂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

靈烏散中使用硃砂,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避免產生副作用。

靈烏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肺散寒: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止咳化痰之效。靈烏散主治風寒襲肺,症見咳嗽、鼻塞、痰多等,細辛可溫肺散寒,開宣肺氣,使寒邪散去,痰液易於排出。

二、 通鼻竅: 細辛亦有通鼻竅之功,可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靈烏散中加入細辛,可改善鼻竅不通,使呼吸通暢,進而緩解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

靈烏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痙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痙、散瘀止痛的功效。靈烏散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全蠍的解痙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痺痛症狀。
  2. 疏通經絡:全蠍性味辛、鹹,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散寒的作用。靈烏散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等也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全蠍的加入可加強其疏通經絡、散寒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烏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靈烏散主治「風癇多驚,手足顫掉,口吐涎沫」,此症屬中醫「風癇」範疇,多因肝風內動、痰濁上擾,或臟腑氣血失調,引動風痰閉阻清竅所致。其臨床特徵為發作性驚厥、肢體抽搐、口吐涎沫,與現代醫學之癲癇部分發作或全面性發作相似。方中烏鴉煅炭存性,結合丹砂、細辛、全蠍,共奏熄風鎮驚、化痰開竅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烏鴉(煅炭存性)

    • 性用推論:烏鴉性味鹹平,古籍載其能「祛風定驚」。臘月取用與鹽泥煅製,增強其收澀固脫之性,炭化後更助消風痰、鎮潛肝風。
    • 治療角色:針對「風癇」風痰上攻之病機,煅炭後吸附痰濁,降低痰涎壅盛之象,協同全蠍熄風。
  2. 丹砂(研)

    • 傳統功效:丹砂(朱砂)重鎮安神、清心定驚,善治驚癇癲狂。其質重沉降,直折肝風內動之勢。
    • 配伍意義:與烏鴉炭同用,一者鎮驚,一者祛風痰,內外並治。
  3. 細辛(去苗葉)

    • 性味歸經:辛溫走竄,入肺腎經,能開竅化痰、通絡止痛。
    • 方劑邏輯:風痰閉阻經絡,細辛辛香宣散,助痰濁外透,兼通陽氣以助熄風。
  4. 全蠍(炒)

    • 核心作用:為治風要藥,熄風止痙、通絡破結,直接抑制肢體顫掉。
    • 協同機制:與烏鴉炭共祛風邪,與丹砂強化鎮驚,構成「動靜結合」之配伍。

全方治療原理綜述

靈烏散以「風痰同治」為核心:

  • 祛風:烏鴉炭消風散邪,全蠍熄風止痙,直擊手足顫掉。
  • 化痰:烏鴉炭吸附痰涎,細辛開竅化濁,緩解口吐涎沫。
  • 鎮驚:丹砂重鎮、全蠍定搐,共治驚癇。
    全方通過炭藥吸附、蟲類搜風、礦物鎮潛,多層次平息內風痰擾,體現「標本兼顧」之思路。

傳統服藥法


烏鴉1只(臘月取於藏瓶內盛,以鹽泥固濟,令乾,用炭火煅存性,候冷,取出去肚腸,研),丹砂(研)1分,細辛(去苗葉)2兩,乾蠍(全者)14枚(炒)。
上四味,將二味搗末,與別研二味同羅。
每服半錢匕,午前溫酒調下。病已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靈烏散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靈烏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癲癇多痰口角自動會流口水突然暈倒不省人事一足或雙足震顫動搖一肢兩隻腳腳或足震顫動搖

相同名稱方劑


靈烏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烏鴉1隻(臘月取于藏瓶內盛,以鹽泥固濟,令乾,用炭火煅存性,候冷,取出去肚腸,研),丹砂(研)1分,細辛(去苗葉)2兩,乾蠍(全者)14枚(炒)。 主治:風癇多驚,手足顫掉,口吐涎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