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車前餅子中包含車前草,主要原因如下:
- 藥性相合: 車前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與餅子中的其他藥材搭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 針對病症: 車前餅子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水腫等症。車前草能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正好針對這些病症。
因此,車前草是車前餅子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其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車前餅子方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車前餅子主治風熱咳嗽,痰多粘稠,胸悶氣喘等症。牛蒡子性寒,味辛,入肺經,善於清肺熱,散風熱,且能宣肺通竅,利咽止咳,可有效改善咳嗽、痰多等症狀。此外,牛蒡子還可通鼻竅,對於因風熱引起的鼻塞不通也有輔助療效。
總而言之,牛蒡子在車前餅子方中,可謂是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之良藥,與其他藥材相得益彰,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車前餅子」方劑中,加入地龍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地龍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盛、肺氣不利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地龍能清熱解毒,開宣肺氣,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二、通絡止痛: 地龍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能活血化瘀,舒筋通絡。對於因熱毒導致的疼痛,地龍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車前餅子」方劑中加入地龍,旨在增強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和通絡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的目的。
「車前餅子」方劑中的「大青鹽」的加入,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1. 清熱解毒:「大青鹽」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車前草本身亦具清熱利濕之效,與大青鹽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的力量。
2. 利濕消腫:「大青鹽」味鹹,能利濕消腫,可配合車前草的利水作用,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減輕水腫,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總之,「大青鹽」的加入,與車前草相得益彰,能增強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車前餅子方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瀉下通便的功效,用以緩解便祕症狀。
車前子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而大黃則以瀉下通便、清熱解毒著稱。二者合用,能更好地促進腸道蠕動,清除腸道積熱,達到通便潤腸的效果。
此外,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以緩解因便祕引起的腸道炎症,進一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因此,在車前餅子方中加入大黃,可以有效地緩解便祕症狀,並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車前餅子》記載主治「眼赤昏腫痛」,即現代所稱風熱或濕熱上攻所致的眼部紅腫、昏矇、灼痛等症。此方為外敷劑型,透過局部貼敷(眼周或太陽穴)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符合古代「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用藥思維,針對實熱性眼疾而設。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車前葉
- 性味甘寒,歸肝、腎、膀胱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利尿滲濕。
- 局部外用取其清肝明目之效,可緩解肝熱上炎之目赤腫痛。
牛蒡葉
- 性辛涼,能疏散風熱、解毒消腫。
- 與車前葉協同增強清熱之力,針對風熱或熱毒壅滯於目。
地龍糞(蚯蚓排泄物)
- 性寒,古方用於清熱定驚、通絡。
- 外敷可助散局部鬱熱,其質輕疏鬆或能吸附濕熱毒邪。
鹽
- 鹹寒軟堅,具清熱涼血、防腐之用。
- 輔助引藥入血分,增強消腫效果。
秦皮
- 苦澀寒,歸肝膽經,為眼科要藥,清肝明目、燥濕止淚。
- 《外臺秘要》載其煎湯洗眼治目赤,此方取其直接清熱燥濕。
三、方劑配伍邏輯
- 清熱為主,解毒消腫為輔:車前葉、牛蒡葉、秦皮三藥均具清熱之效,合用可瀉肝膽及肺胃壅熱,尤適風熱夾濕上攻於目。
- 外治滲透,標急治標:地龍糞與鹽可能形成局部滲透壓,促進藥效滲透;秦皮收澀兼能防止津液過度耗傷。全方通過外敷直接作用於患處,針對「熱、腫、痛」急症速效。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體現「就近祛邪」思想,利用寒涼藥材外敷清解局部火熱之毒,佐以輕宣透散(牛蒡葉)與燥濕收斂(秦皮)並行,緩解氣血壅滯造成的紅腫疼痛。適應症應屬急性結膜炎、瞼緣炎等實證眼疾,若屬虛證或陰傷目澀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車前葉1握,牛蒡葉1握,地龍糞3兩,鹽1分,秦皮1兩(銼)。
上藥搗爛,捏作餅子。
仰臥,貼上,乾即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車前餅子,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四。 組成:車前草2握,牛蒡子2兩,地龍糞2兩,青鹽1錢,大黃半兩。 主治:眼赤昏腫痛。
車前餅子,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車前葉1握,牛蒡葉1握,地龍糞3兩,鹽1分,秦皮1兩(銼)。 主治:熱毒上攻於眼,赤腫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