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氣散
DAO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導氣散方中包含虎骨,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虎骨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痺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 強筋壯骨:虎骨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骨膠原等物質,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可改善骨質疏鬆、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問題。
因此,古人將虎骨加入導氣散中,旨在發揮其祛風止痛、強筋壯骨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的效果。
導氣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益肺: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導氣散主治肺氣不足,氣虛喘咳,而人參能補益肺氣,增強肺臟功能,改善呼吸道症狀,提高機體抵抗力。
2. 溫陽助氣:人參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能溫補脾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氣血生化之源,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侵襲。
導氣散中包含厚朴,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行氣消脹:厚朴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功效。對於胸悶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厚朴能有效疏通氣機,消解積滯,改善患者的氣血運行。
- 降逆止嘔:厚朴能降氣止嘔,對於因胃氣上逆所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厚朴能有效平降胃氣,止嘔止呃,緩解患者的不適。
因此,厚朴的加入,既能幫助行氣消脹,又能降逆止嘔,有助於改善導氣散整體的療效。
導氣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逆的功效。導氣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脘腹冷痛、嘔吐等症,而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這些症狀。
- 解表發汗:生薑還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可以促進汗液排出,幫助機體抵禦外邪入侵。對於風寒感冒初期的患者,生薑可以幫助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總而言之,生薑在導氣散中起到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更好地治療風寒感冒等病症。
導氣散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對於因熱毒閉阻、痰濁蒙竅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高熱驚厥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羚羊角具有平肝熄風、鎮驚安神的作用,能有效治療肝陽上亢、風熱內擾導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
因此,導氣散中加入羚羊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豁痰開竅、平肝熄風、鎮驚安神的功效,對於治療熱邪入絡、痰濁蒙竅、神志昏迷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導氣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膈氣噎塞,不入飲食」,即因氣機阻滯、或痰氣鬱結所致的食道阻塞感、吞嚥困難、飲食不下等症狀,類似於中醫「噎膈」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與氣機升降失常、痰瘀交阻或臟腑虛弱有關。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虎頭王字骨(酥炙)
- 虎骨傳統用於強筋壯骨、祛風鎮痛,《本草綱目》載其能「追風定痛,健骨」。此處「王字骨」可能取其通絡散結之效,酥炙後減其燥性,適用於氣道鬱滯。
- 推測作用:疏通經絡、開鬱散結,改善氣機壅塞。
蓽撥(微焙)
- 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本草拾遺》言其「溫中下氣,消食除胃冷」。微焙後辛散力減,更偏溫通。
- 推測作用:散寒行氣,緩解膈氣寒凝所致噎塞。
人參
-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治「脾胃氣虛,不思飲食」(《神農本草經》)。
- 推測作用:扶助正氣,防止行氣藥耗散太過,兼顧虛證基礎。
厚朴(薑汁炙)
- 苦辛溫,下氣除滿、燥濕消痰,《藥性論》言其「主積年冷氣,腹內雷鳴」。薑炙增強溫中止嘔之效。
- 推測作用:降逆氣、化痰濕,直接針對「噎塞」病機。
羚羊角屑
- 鹹寒,清熱鎮驚、平肝息風,《別錄》稱其「療時氣寒熱,熱毒驚夢」。
- 推測作用:可能用於抑遏蓽撥、厚朴之溫燥,或清解鬱久化熱之證,兼具降氣之效。
全方配伍邏輯
- 升降並調:人參補氣升清,厚朴、蓽撥降氣化痰,形成氣機調節循環。
- 通補兼施:虎骨、厚朴疏通鬱滯,人參補虛扶正,避免攻伐傷正。
- 寒溫平衡:蓽撥、厚朴偏溫,羚羊角性寒,制約溫燥之性,適合久鬱可能化熱者。
可能功效延伸
此方不僅針對單純氣滯,更適合「虛中夾實」之噎膈,如脾胃虛弱兼痰氣交阻,或久病氣鬱化熱者。其治療原理在於:
- 行氣開結:厚朴、蓽撥直接解決氣滯痰阻。
- 通絡扶正:虎骨通絡、人參補虛,標本兼顧。
- 寒熱調和:羚羊角防止溫藥助熱,適合複雜病機。
總結
導氣散以行氣降逆為主,輔以補虛、通絡、清熱,體現中醫「結者散之」「虛者補之」的辨治思維,適合氣滯、痰阻、正虛交雜之噎塞證。
傳統服藥法
虎頭王字骨(酥炙)、蓽撥(微焙)、人參、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羚羊角屑各等分。
上為散。
每服2錢匕,溫水調,臨臥、食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開胸理氣、降逆止噎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本方含有虎骨,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導氣散, 出處:《證治寶鑑》卷十一。 組成:三棱、莪朮、甘草、益智、青皮、陳皮、厚朴、石蓮(一方有茴香、官桂、砂仁)。 主治:七情脅痛,引肩背不得俯仰。
導氣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組成:虎頭王字骨(酥炙)、蓽撥(微焙)、人參、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羚羊角屑各等分。 主治:膈氣噎塞,不入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