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散

W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寶諸方》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33%
心經 8%
腎經 8%
肺經 8%
胃經 8%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五靈散中包含五靈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五靈散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五靈脂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消散瘀血,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通絡止痙:五靈脂還能通經絡,舒筋活絡,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五靈散中加入五靈脂,可以增強其通絡止痙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適。

五靈散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五靈散主治脾胃虛寒、寒濕內阻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寒邪,溫暖脾胃,緩解症狀。

2. 助藥力:乾薑性溫,可助其他藥物發揮效力。五靈散中其他藥物如蒼朮、厚朴等,也具有一定的寒涼性質,加入乾薑可以中和寒涼之性,使藥力更協調,療效更佳。

五靈散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1. 破血消癥: 莪朮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消癥、行氣止痛之功效。其能活血化瘀,散結消癥,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肝脾腫大、痛經等。
  2. 化濕除積: 五靈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腹脹等症。莪朮能燥濕化痰,行氣消積,有助於化解濕熱,消除積聚,恢復脾胃功能。

主治功效


五靈散

五靈散,為中醫方劑之一,主要成分包括五靈脂、乾薑、莪朮。主要應用於婦女各種血氣疼痛、月經不調、痛經、崩漏、血瘀等症。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溫經散寒之功效。

藥方組成與功效

  • 五靈脂:味苦、辛,性溫,主入肝、脾、腎經。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調經等功效。五靈脂炒用有助於止血,適用於血瘀內阻、血不循經的出血證,如婦女血瘀崩漏等。此外,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阻滯諸痛證,如胸、脅、脘、腹刺痛、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及骨折腫痛等。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

  •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月經不調、小腹作痛、痛經兼寒、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莪朮還能夠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增強胃排空率,促進胃動力作用。

總結

五靈散,由五靈脂、乾薑、莪朮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溫經散寒之功效。主治婦女各種血氣疼痛、月經不調、痛經、崩漏、血瘀等症。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蒲黃(炒),官桂,雄黃,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1錢,生薑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牙齦潰爛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五靈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 組成:五靈脂(半生半炒)。 主治:赤白帶下。血憒,眼白珠俱黑者。

五靈散,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五靈脂半兩,乾薑半兩(2味同炒),蓬莪朮1兩(炮)。 主治:婦人種種血氣疼。

五靈散, 出處:《産科發蒙》卷六。 組成:五靈脂、蒲黃(炒)、官桂、雄黃、甘草各等分。 主治:婦人血崩,或肚腹刺痛。

五靈散, 出處:《梅氏驗方新編》卷六。 組成:海螵蛸、川貝母、血竭、乳香、沒藥各等分。 主治:止血生肌。主治:跌打損傷。

五靈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五靈脂1兩半,當歸(切,焙)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1分,薑黃1兩。 主治:婦人血風走註疼痛。

五靈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一引《典藥方》。 組成:梧桐律、定粉、砒霜(雪白者)、麝香(當門子)各等分。 主治:小兒走馬牙疳,漸漸臭氣,或連腮近耳壞爛,並不知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