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靈脂含化丸」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之效。含化可使藥物直接作用於口腔及咽喉部位,對於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出血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 止咳化痰: 五靈脂亦有止咳化痰之功,含化可緩解咳嗽、痰多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五靈脂在「五靈脂含化丸」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止痛止血、止咳化痰等重要角色,是此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
五靈脂含化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宣肺散結之效。與五靈脂同用,可加強化痰止咳之效,適用於痰多咳嗽、氣喘等症。
- 清熱解毒: 杏仁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配合五靈脂清熱解毒之效,用於治療熱毒蘊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病症。
總而言之,杏仁的加入,可提升五靈脂含化丸的潤肺止咳、清熱解毒之效,更全面地治療肺熱咳嗽、氣喘等疾病。
五靈脂含化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在其成分中包含鉛丹,這引起了不少關注。鉛丹,學名鉛氧化物,具有較強的藥理作用,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及消腫止痛。中醫理論強調“藥食同源”,在一些復方中,使用鉛丹能夠提升其他藥材的效果。然而,鉛丹的毒性卻不可忽視,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引發重金屬中毒,損害神經系統和腎臟。
因此,使用五靈脂含化丸時,需特別注意劑量和使用方法,遵循醫師指導,避免隨意自行服用。此外,近年來對於中藥中重金屬含量的檢測和管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專家建議在選用中藥方劑時,應選擇正規渠道的產品,以確保安全與有效。整體而言,儘管鉛丹在中醫方劑中歷史悠久,但科學的態度與謹慎的用藥策略必不可少。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靈脂含化丸之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積年口瘡」,即長期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或口腔黏膜損傷。古代醫家認為口瘡多與熱毒蘊積、氣血瘀滯或虛火上炎有關,而「積年」二字提示病程纏綿,可能有瘀熱膠結、難以消散之病機。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五靈脂(君藥)
- 性味:苦、甘,溫。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活血化瘀、散結止痛,兼能解毒。
- 作用:針對「積年」口瘡之瘀滯病機,化瘀以通絡,散結以生新,其溫性可佐制局部鬱熱,但配伍生蜜與杏仁可調和溫燥之性。
杏仁(臣藥)
- 性味:苦,微溫,有小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潤燥化痰、宣散肺氣,外用能潤膚斂瘡。
- 作用:
- 「去皮尖雙仁」可減其毒性,保留潤澤之效。
- 肺主皮毛,口腔黏膜屬「外竅」,杏仁宣肺氣可助局部氣血通暢;其油脂成分能滋潤瘡面,促進癒合。
- 苦味清熱,與五靈脂協同化解局部鬱熱。
黃丹(佐藥)
- 性味:辛,微寒,有毒。
- 歸經:心、脾、肝經。
- 功效:外用解毒生肌、收斂瘡瘍。
- 作用:
- 「炒今紫色」後寒性稍減,增其收澀之效,用於口瘡可斂瘍止痛。
- 與五靈脂相配,一散一收,調節局部氣血;其解毒之力可助清熱。
生蜜(使藥)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大腸經。
- 功效:緩急止痛、解毒調和。
- 作用:
- 調和諸藥,緩解五靈脂與黃丹之燥烈與毒性。
- 甘潤生肌,直接滋養瘡面黏膜。
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 活血化瘀 + 解毒斂瘡:五靈脂主活血,黃丹主收斂,兩者一動一靜,針對久病瘀熱。
- 潤燥相濟:杏仁與生蜜潤澤黏膜,平衡五靈脂、黃丹之乾燥。
- 外用直達病所:生蜜為賦形劑,使藥效黏附瘡面,增強局部作用。
此方體現「化瘀清熱、潤燥斂瘡」之法,適用於反覆發作、瘡面黯紅伴疼痛之口瘡,符合古代對「瘀熱膠結」證候的辨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1兩,杏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黃丹半兩(炒今紫色)。
上為細散,用生蜜調令得所。
每取少許,塗於瘡上。有涎即吐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靈脂含化丸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靈脂含化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五靈脂1兩,杏仁49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黃丹半兩(炒令紫色)。 主治:積年口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