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歸蠟膏

甘草歸蠟膏

GAN CAO GUI LA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心經 18%
胃經 18%
肺經 18%
肝經 9%
大腸經 9%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甘草歸蠟膏方劑中含有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在歸蠟膏中,甘草能減輕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降低刺激性,使藥物更溫和,適合長期使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在歸蠟膏中,甘草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甘草歸蠟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補血活血要藥,能補血養血、活血化瘀,而甘草歸蠟膏主要功效為滋陰潤燥、活血止痛,當歸的加入能增強其活血化瘀之效,更有效地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
  2. 調和藥性: 當歸性溫,甘草性甘,歸身性涼,三者合用,可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更適合於治療各種寒熱錯雜的病症。

甘草歸蠟膏中包含蜂蠟,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稠劑,提升膏體質地: 蜂蠟具有較高的熔點,在膏體中起到增稠作用,使藥膏質地更粘稠、更容易塗抹,並能有效地附著在患處,延長藥效。
  2. 保護皮膚,促進癒合: 蜂蠟本身具有良好的潤滑和保護作用,能夠隔絕外界刺激,避免患處乾燥,並促進傷口癒合。此外,蜂蠟的抗菌和消炎作用也有助於減輕炎症反應,促進皮膚健康。

甘草歸蠟膏中加入香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進藥效: 香油具有潤滑、滲透、消炎等作用,可幫助藥物更有效地滲入皮膚,發揮藥效。同時,香油可與甘草、歸身等藥物相互協同,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2. 改善藥性: 香油的溫和性可緩解甘草、歸身等藥物的寒涼之性,使其更適合外用,減少刺激性,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甘草歸蠟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瘡瘍久不斂口」,即皮膚潰瘍、創傷潰爛長期難以癒合之症。古籍記載其功效為「祛膿長肉,和血生肌,收乾固皮」,顯示其具備以下特性:

  1. 祛除腐膿:清除瘡面壞死組織與膿液,為新肉生長創造條件。
  2. 活血生肌: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刺激組織再生。
  3. 收斂固皮:減少瘡面滲液,加速表皮收口。
    古代外用劑型以油膏為載體,透過塗布或油紗條敷貼,適合慢性潰瘍、褥瘡等難癒創面。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四藥協作,以「潤養—活血—修復」為核心:

  1. 甘草(2兩)

    • 性甘平,生用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 現代研究證實其含甘草酸,具抗炎、抑制細菌作用,可減少瘡面感染風險。
  2. 當歸(1兩)

    • 性溫味甘辛,為血中氣藥,既能補血活血,又能消腫止痛。
    • 其揮發油成分(如藁本內酯)可擴張微血管,改善局部循環,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3. 蜂蠟(1兩)

    • 性微溫,具收斂、黏合之效,能形成保護膜防止水分流失。
    • 與油相溶後增加膏體黏稠度,延長藥效停留時間。
  4. 香油(4兩,即麻油)

    • 性涼潤滑,清熱解毒,潤燥生肌。
    • 作為基質可軟化痂皮、滋養創面,且本身具輕度抗菌性(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

三、配伍機理推論

  • 「油蠟相合」固護創面:香油與蜂蠟比例(4:1)形成半固體基質,既能保持濕潤環境(現代創面癒合理論中的「濕性癒合」),又能避免過度滲出,符合「收乾固皮」之效。
  • 「甘歸相輔」調節氣血:甘草清解餘毒,當歸活血生新,二者共奏「和血生肌」之功,解決久瘡氣血瘀滯問題。

四、可能適用範圍延伸
從成分推斷,此方除傳統瘡瘍外,或可用於:

  • 糖尿病足潰瘍(需配合內治)
  • 放射性皮膚損傷
  • 輕度燒燙傷後期修復

總結:此方設計體現「去腐—活血—生肌」三者兼顧,油蠟劑型契合慢性潰瘍需保護與刺激再生之特點,組方簡潔而符合中醫外科「煨膿長肉」理念。

傳統服藥法


甘草2兩,當歸1兩,蜂蠟1兩,香油4兩。
祛膿長肉,和血生肌,收乾固皮。
塗於紗布上再外敷,或做成油紗條高壓無菌備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甘草歸蠟膏,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甘草2兩,當歸1兩,蜂蠟1兩,香油4兩。 主治:祛膿長肉,和血生肌,收乾固皮。主治:瘡瘍久不斂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