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啄木散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 疏風散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之效。啄木散主治外感風熱,症見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荊芥可清熱解表,使邪氣外散,達到退熱止咳之效。
- 通竅止痛:荊芥入肺經,可通鼻竅,治鼻塞、流涕等症。啄木散中,荊芥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啄木散方劑中含有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之效。啄木散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渴心煩等症狀,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止咳平喘: 石膏能清肺熱,使肺氣宣降,從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啄木散中加入石膏,能有效抑制肺熱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總之,石膏在啄木散中發揮清熱瀉火、止咳平喘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啄木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鐵粉,這背後有多重原因。首先,鐵粉被認為具有補血的功效,能夠增強血液循環,改善人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對於一些因血虛導致的疾病,鐵粉可以有效地幫助恢復體力和增強免疫力。
其次,鐵粉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能夠舒緩緊張與焦慮,從而幫助患者放鬆身心。這對於一些慢性病患者來說,能夠減輕病痛引起的心理壓力,達到身心雙重療效。
再者,鐵粉在中藥方劑中還具有輔助藥物引導的作用,能夠提高其他藥材的療效,使整個方劑的功效更加顯著。因此,鐵粉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營養價值,也增強了其在治療上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啄木散中加入硃砂,主要是利用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啄木散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緩解焦慮不安的情緒。
此外,硃砂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減輕炎症反應,輔助治療一些伴隨心神不寧的熱性病症。
啄木散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因為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附子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其具有強烈的溫陽散寒作用,對於寒邪凝滯、陽氣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脈沉遲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啄木散多用於治療寒濕痹痛、風寒咳嗽等病症,附子的加入可以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改善咳嗽症狀。此外,附子還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陽氣衰竭、瀕臨死亡的危重病症也能起到一定的救治作用。
啄木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源於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通竅開竅:麝香氣味辛香,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效。啄木散主要用於治療中風昏迷、口眼歪斜等症狀,麝香可有效改善患者神志不清、肢體麻木等症狀。
-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中風引起的瘀血阻滯,促進患者恢復。
因此,啄木散中加入麝香,既可開竅醒神,又可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啄木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多年癇病」,即現代所指的長期反覆發作的癲癇症。其症狀多為突然昏仆、四肢抽搐、意識喪失,或伴隨口吐白沫等,屬中醫「風痰閉阻」或「虛風內動」範疇。古代醫家認為,癇病多因肝風、痰濁、血瘀等內擾心神所致,而「啄木散」針對此病機,以熄風鎮驚、化痰開竅為核心作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動物藥——啄木鳥
- 為方中君藥,取臘月啄木鳥,經荷葉、荊荊芥穗、酒炙等特殊炮製,強化其「祛風通絡」之效。
- 中醫理論中,啄木鳥性善「啄蟲」,象徵其能「搜剔風邪」,且鳥類多屬「血肉有情之品」,可入肝熄風,針對癇病風動之證。
- 酒炙後增強活血通絡之功,配合荷葉、荊芥升清降濁,助其透達經絡痰瘀。
礦物藥——寒水石、鐵粉、朱砂
- 寒水石(火煅):清熱瀉火,鎮驚安神,針對癇病發作時的熱象及躁動。
- 鐵粉:重鎮潛陽,平肝熄風,直接抑制肝陽上亢引起的抽搐。
- 朱砂:鎮心安神、定驚止痙,古方中常用於心神不安之證。
- 此三藥共奏「重鎮熄風」之效,形成方劑的骨幹。
溫陽藥——附子
- 炮附子溫補腎陽,助氣化以化痰濁,同時「引火歸元」,防止虛陽浮越導致的風動。
- 與寒水石配伍,一溫一寒,調和陰陽,避免寒涼藥傷陽之弊。
開竅藥——麝香、牛黃、龍腦
- 麝香:芳香走竄,開竅醒神,穿透力強,能迅速通關開閉,適合癇病發作時痰蒙清竅的狀態。
- 牛黃:清心化痰,涼肝熄風,尤其善治熱極生風之驚厥。
- 龍腦(冰片):助麝香開竅,並清熱止痛。
- 此三藥為「急救治標」之品,針對癇病發作時的急性症狀。
三、組方邏輯推論
全方以「標本兼治」為核心:
- 治標:以重鎮藥(鐵粉、朱砂)與開竅藥(麝香、牛黃)直接抑制抽搐、醒神開竅,針對發作期症狀。
- 治本:以啄木鳥祛風通絡,附子溫陽固本,寒水石清熱化痰,從肝風、痰濁、陽虛等多層次調整體質,減少復發。
治療原理:
結合中醫理論,此方通過「平肝熄風、化痰開竅、溫陽扶正」三途徑,調控癇病的「風、痰、虛」病機。尤其啄木鳥與礦物藥的配伍,體現「蟲蟻搜風」與「金石鎮墜」的結合,為古代治療頑固性癇病的特色思路。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火煨、別研)2兩,鐵粉1兩(別研),附子1枚(重1兩者,炮,去皮臍,取末),牛黃(別研)1分,麝香(別研)1分,龍腦(別研)1分,朱砂(別研)1分,啄木鳥1枚(臘月者,去嘴翅尾爪尖,用瓦罐子先鋪荷葉、荊芥穗1寸厚,次入無灰酒1升,方下啄木鳥,更以荷葉、荊芥穗蓋1寸厚,用紙封口,鹽泥固濟,炭火煅青煙出為度,候冷,只取啄木鳥,細研)。
上藥同和勻,再研細。
每服1錢,用溫酒1盞調下,便就枕睡少時。臨發時服尤妙,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啄木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寒水石(火煨、别研)2兩,鐵粉1兩(别研),附子1枚(重1兩者,炮,去皮臍,取末),牛黃(别研)1分,麝香(别研)1分,龍腦(别研)1分,朱砂(别研)1分,啄木鳥1枚(臘月者,去嘴翅尾爪尖,用瓦罐子先鋪荷葉、荊芥穗1寸厚,次入無灰酒1升,方下啄木鳥,更以荷葉、荊芥穗蓋1寸厚,用紙封口,鹽泥固濟,炭火煅青煙出爲度,候冷,隻取啄木鳥,細研)。 主治:一切癇疾。
啄木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六。 組成:臘月啄木鳥1個(用無灰酒3升,先以瓦罐子1個,底鋪荊芥穗葉厚1寸,上頓啄木鳥;又用荊芥穩葉蓋1寸厚,傾酒在內,仍用紙封合,鹽泥固濟,炭煅之,候酒乾,青煙出爲度,去火放冷,隻取啄木鳥研爲末,次入以下項藥),石膏2兩(煅,研),鐵粉(用漿水半升煮盡,研細末用)1兩,朱砂1分(研,水飛),附子1兩(正生者,炮裂,去皮臍),麝香1分(研),腦子1錢(研)。 主治:多年癇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