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海石丸

青黛海石丸

QING DAI HAI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胃經 25%
肝經 12%
大腸經 12%
心經 12%
肺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黛海石丸方劑中包含青黛,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青黛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消腫止痛:青黛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膿瘡潰爛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青黛海石丸中,青黛與海石等藥物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青黛海石丸中加入瓜簍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瓜簍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功效。與青黛、海石等藥材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適用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潤腸通便,化痰止咳: 瓜簍仁亦有潤腸通便、化痰止咳之效。在治療咽喉腫痛時,若伴有痰多咳嗽、便祕等症狀,瓜簍仁的加入可起到輔助作用,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青黛海石丸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青黛海石丸主治熱毒壅肺、痰熱互結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川貝母的加入,可與青黛、海石等藥物協同作用,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黛海石丸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1. 肺經咳嗽
    中醫所謂「肺經咳嗽」,主要指咳嗽病位在肺,多因外感或內傷導致肺氣上逆所致。此方針對的咳嗽屬「熱性」範疇,表現為痰黃黏稠、喉癢咽乾,或伴隨胸悶氣促等症狀。

  2. 肺有熱痰
    「熱痰」是痰證的一種,多因肺熱壅盛、煉液成痰,特徵為痰色黃稠、難以咳出,或痰中帶血,舌紅苔黃。青黛海石丸以清熱化痰為主,適用於痰熱蘊肺之證。


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青黛(鹹寒,歸肝、肺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尤擅清肝肺鬱熱。
  • 方中角色:針對肺熱根本,清解熱毒,防止熱邪灼傷肺絡。其性寒能降火,避免火熱上炎加重咳嗽。

2. 海浮石(鹹寒,歸肺經)

  • 功效:清肺火、化老痰、軟堅散結。
  • 方中角色:專治熱痰膠結,能溶解黏滯之痰,改善痰阻氣道的胸悶咳喘。其鹹寒性質協同青黛增強清熱化痰之效。

3. 瓜蔞仁(甘寒,歸肺、胃、大腸經)

  • 功效:潤肺化痰、滑腸通便。
  • 方中角色:瓜蔞仁質潤,既能稀釋熱痰使之易咳,又能潤腸通便,符合「肺與大腸相表裡」之理論,通過瀉下導熱下行。

4. 川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 功效:潤肺止咳、清熱散結。
  • 方中角色:針對燥熱傷肺,能止咳兼化痰,尤其適合痰黏難咳之證。其苦寒清熱,甘潤生津,保護肺陰不足。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1. 清熱與化痰並重
    青黛、海浮石主清肺熱,瓜蔞仁、川貝母主化痰潤燥,形成「熱清痰自化」的協同效應。

  2. 標本兼治

    • 治本:青黛清熱瀉火,切斷熱痰生成之源。
    • 治標:海浮石攻逐膠痰,瓜蔞仁潤化新痰,川貝母止咳固護肺氣。
  3. 潤燥結合
    川貝母與瓜蔞仁之潤,平衡海浮石、青黛之燥性(雖藥性寒涼,但久用恐傷津),避免化痰時耗損肺陰。

此方結構簡潔,四藥各司其職,共奏「清肺熱、化痰濁、止咳嗽」之效,契合肺熱痰黏的病機關鍵。

傳統服藥法


青黛、海石、瓜蔞仁、川貝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青黛海石丸,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青黛、海石、瓜蔞仁、川貝母。 主治:肺經咳嗽,肺有熱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