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黃雞(月霍)」方劑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 高良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嘔之效。黃雞(月霍)主治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高良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 助藥力: 高良薑辛溫,具有發散、行氣的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使藥效更佳。例如,高良薑可以幫助黃雞(月霍)中的其他藥材更好地溫中散寒,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雞(月霍)方劑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原因如下:
- 清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宣肺止咳之效。黃雞(月霍)方劑以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為主,桑白皮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清肺止咳之效。
- 利水消腫:桑白皮兼具利水消腫之功效,可協助黃雞(月霍)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利水消腫之目的,緩解水腫和積液等病症。
桑白皮的加入,可增強黃雞(月霍)方劑的清肺止咳、利水消腫等功效,使之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黃雞(月霍)」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方劑中加入黃耆,能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對於氣虛表弱、容易感冒者尤為重要。
- 扶正祛邪: 「黃雞(月霍)」方劑多用於治療氣虛、血虛、脾虛等症狀,黃耆能補益正氣,使機體抵抗力提升,從而抵抗外邪,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黃雞(月霍)」主治妊娠期間出現的「四肢虛腫、喘急,兼嘔逆不下」。古代醫家認為,妊娠水腫(「子腫」)與氣血失調、脾虛濕滯相關,而喘急、嘔逆則可能因水氣上逆或肺胃不和所致。本方以補虛健脾、利水消腫為核心,兼顧止嘔平喘,針對孕婦體虛兼水濕停滯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黃雄雞:
- 性味甘溫,入脾、胃經,古代視為補虛要藥。《本草綱目》載其能「補虛羸,安胎」,滋養氣血而無助濕之弊。去頭足、腸胃等雜部,意在去除痰濕濁物,獨留純淨血肉以補虛。
- 先經沸湯焯過,進一步減少油膩濕濁之性,適合孕婦虛腫兼嘔逆之體。
良薑(高良薑):
- 辛熱溫中,化濕止嘔。其性走而不守,能溫胃散寒,緩解嘔逆不下之症,亦助雞肉之補力運行,避免滋膩礙胃。
桑白皮:
- 甘寒瀉肺利水,針對喘急與水腫。其「刮淨」炮製強調去除表皮之燥性,保留內層淡滲之效,既可降肺氣以平喘,又能通調水道以消四肢腫。
黃耆:
- 甘溫補氣,升陽利水。妊娠脾虛氣弱易致水濕停聚,黃耆益氣助運化,與桑白皮形成「補瀉並行」之勢,既固本又祛濕。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補瀉兼施:黃雄雞、黃耆補氣養血,桑白皮利水瀉實,良薑調和中焦,結構上兼顧「虛腫」之標本。
- 調和肺脾:桑白皮治肺氣壅滯之喘,黃耆、良薑健脾止嘔,呼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及「肺為水之上源」之理。
- 烹製法之用意:雞肉細擘去骨後再煮,使藥汁充分融入,增強補益與藥力交融;「五味調和」則緩和藥性,利於孕婦服用。
推測其治療機制為:補益氣血以安胎、健脾利水以消腫、降肺溫胃以止嘔定喘,尤其適合妊娠中後期氣虛水停、兼見肺胃不和者。
傳統服藥法
黃雄雞1只(去頭足及皮毛腸胃等,淨洗去血脈,於沸湯中掠過,去腥水),良薑1兩,桑白皮(刮淨,銼)1兩半,黃耆(揀,銼)1兩。
上4味,銼後3味,與雞同煮,候雞熟去藥,取雞留汁,將雞細擘去骨,將汁入五味調和,入雞肉再煮,令滋味相入了。隨性食之,不拘早晚,不妨別服藥餌。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雞(月霍), 出處:《夀親養老》卷四。 組成:黃雄雞1隻(去頭足及皮毛腸胃等,淨洗去血脈,于沸湯中掠過,去腥水),良薑1兩,桑白皮(刮淨,銼)1兩半,黃耆(揀,銼)1兩。 主治:妊娠四肢虛腫,喘急,兼嘔逆不下。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